乾隆皇帝的女儿是否下嫁孔府 (孟继新)

日期: 2018-07-04
浏览次数:

乾隆皇帝的女儿是否下嫁孔府


孟继新

 

    在曲阜,有关乾隆皇帝女儿下嫁孔府的故事广为流传,且有许多版本,至今,成了一个理不清的谜团。

    其一,尊孔崇儒说:乾隆皇帝一向尊孔崇儒,为更大程度地满足这一心理,他决定与孔府联姻,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了孔府。当时满汉不能通婚,为了避开这个族规,乾隆又将女儿寄养在大学士于敏中的家中,然后又以于家闺秀的名义,嫁到孔府。

    其二,消灾说:乾隆皇帝有个女儿,脸上有块黑痣,据相术家说,这块黑痣将会给公主带来灾难。破灾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公主下嫁给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于是乾隆皇帝便选中了孔府。

    其三,义女说:乾隆皇帝欲与孔府联姻,但自己手下又无合适的女儿,他只好把当朝大臣大学士于敏中的女儿,认作义女,然后以公主身份嫁到孔府。

    在以上几种说法中,显然第一种说法是不存在的。

    翻开乾隆朝历史,可以发现,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十个女儿,十女中除早亡的外,凡是成人后嫁人的,均花落有主,额驸有名,并没有发现有女儿嫁到孔府的记载。

    皇后富察氏生的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十二年(1747年)下嫁科尔沁蒙古王公色布腾巴勒珠尔,留住京师。乾隆四十年(1775年)驸马随军征金川,结果阵亡军中,和敬公主从此孤独地住在豪华的公主府中,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病逝。

    纯惠皇贵妃苏氏生的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嫁大学士傅恒之子福隆安,是皇帝与傅恒家亲上加亲,但和硕和嘉公主命薄,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她二十三岁时就去世了。

    孝仪皇后魏佳氏生的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下嫁喀尔喀蒙古亲王策凌之孙拉旺多尔济,乾隆四十年(1775年)死。

    孝仪皇后魏佳氏生的皇九女和硕恪公主,许配给大学士兆惠之子札兰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离开了人世。

    后来成为和珅儿媳的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是惇妃汪氏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生的女儿,当时乾隆已六十五岁。

    第二种说法,即“消灾说”,含有浓重的传说和演义色彩,不可引以为信史。

    那么,较为贴切的就是第三种了,也就是说,乾隆皇帝认于敏中的女儿为义女,然后以公主的身份嫁到孔府,是较有可能的。

    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1738年),这位年仅二十四岁的江南才子便蟾宫折桂,考中状元,授为翰林院修撰,成了人皆艳称的人物。于敏中文才很好,受到乾隆的赏识,因此调入皇帝读书和批阅奏章的懋勤殿,乾隆还赠给他《华严经》和《楞严经》二部佛经。

    从乾隆八年(1743年),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出任过山西乡试正考官,提督山东学政,浙江学政,后入直上书房,升为内阁学士。在任浙江学政时,曾就浙江七十余生员,因在外地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一事向皇帝上奏,请求限令回原籍补考,得到皇帝的同意,使得一些人不至失去科举考试的机会。

    乾隆十九年(1754年),于敏中升为兵部侍郎,后转刑部侍郎。此间曾就河防问题上奏,他说各地的村庄道路虽然设立了防汛点,但路途遥远,偏僻地方,防汛工作名存实亡,应该下令让那些防汛兵,白天瞭望相查,夜晚打更巡逻,互相监督,防止玩忽职守,并要求主管河防的官员按年巡查。此奏也得到实施。

    于敏中一直受到皇帝的信任,权倾一时,做了十九年的军机大臣。他不仅学问好,能力也有人之处。皇帝欲作诗文,吟诵一遍后,于敏中为之写成草稿,无一字之误。

    后来,乾隆皇帝让于敏中专心处理政务,就命令一个叫梁瑶峰的掌管诗本,来陪皇帝玩赏诗文,所以于敏中便不在留心皇帝作诗了。

    一天,乾隆让于敏中和梁瑶峰去宫中一起诵读《天章》这首诗。于敏中用眼神提醒梁瑶峰要留心,但是梁瑶峰没有领悟,等出宫,于敏中等着梁瑶峰把诗默写出来,等了很久都未见一字。

    于敏中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梁瑶峰茫然不知所对。于敏中又说:“我想你是专门任此职的,所以就没特意留心,今天这事怎么办呢?”

    梁瑶峰满面愧色,回答不上来。

    于敏中说:“等我想想。”于是,他静静地坐在斗室中默想片刻,便默写出那首诗,和原文相比仅差一二个字。

    这就是于敏中才智过人之处。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御史朱嵇曾就于敏中为父母服丧没有遵从清朝的规定问题弹劾他,乾隆就找了一些理由为他开脱。

    于敏中的儿子科举考试未中,乾隆就下令以尚书的品极给予荫生……

    于敏中就是这样,在自己四十年的官宦生涯中,以他人所不能及的敏捷之才,和对“国语”(满语)的精熟,日益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和宠眷,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也随之扶摇直上,历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大学士等职。

    对于这样一个能臣、干臣、宠臣,乾隆皇帝认他的女儿做义女,是完全有可能的。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也是皇帝褒奖和笼络臣僚们的一种手段。

    乾隆皇帝所认义女,为于敏中的第三女。此女名叫于珊兰,自幼天资聪慧。江南才子梁同书曾由于敏中处,听到于女命名之由来。据说,于敏中在回钱塘老家时,曾夜梦江中大潮,见有一株珊瑚树,状如兰草,全家落水,幸赖围靠此树得救。醒报生女,因名珊兰。看来,于女生来就蒙上一层特异而神奇的色彩,她无疑是一位世间不凡的女子,不然为何皇帝偏偏就认她为义女。

    乾隆皇帝义女要嫁的这位驸马,是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孙,衍圣公孔宪培。民国二年(1913年)李舆德所撰《孔子世家》中说:“七十二世孔宪培,字养元。高宗以‘其子妻之’。”此“子”当指于珊兰。

    对于这位驸马,乾隆皇帝真得格外关心。首先,是给孔宪培赐名,孔宪培原名宪允。乾隆认为,孔宪培将来肯定是一个可以培养的人才,于是将原先的“允”字,改为“培”字。孔宪培曾一度患有足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到曲阜朝圣祭孔时,特意将随驾御医留下,专为孔宪培治病,直到痊愈为止。

    乾隆皇帝还多次赏赐御诗给孔宪培,如:久住京师学问蘉,言归承祭圣人乡。亲仪慎勿仍其短,祖德思维衍以长。修己无过守礼乐,睦宗守世率端方。卅年两见崇公袭,怅忆人生曷有常。乾隆皇帝甚至还亲解御用荷包赐予孔宪培。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于氏公主与孔宪培结婚。

    于夫人与历代衍圣公夫人的身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她逝世以后,体现得更为明显。

    在孔府东院,专建祭奠于夫人专祠,祠名称作“慕恩堂”。

仅就这三个字的堂名,就叫人遐想不已。“慕恩”,就是慕的皇帝之恩;慕的朝廷之恩;慕的于氏公主之恩。既然是祭奠“皇亲国戚”、“金枝玉叶”的地方,建筑上肯定要有区别于其它建筑的地方。果然,就有人发现了慕恩堂秘密之处。1956年,杨鸿勋、王世仁两位专家,到孔府调查时发现:“‘慕恩堂’:正房五间,七檩悬山式。当心三间后都附有小天井并设后门。正房东有耳房两间及一小跨院,跨院外有厦门出入。正房前砌有月台。当心间并悬金匾一块,系道光五年清帝致孔庆镕母于氏的祭文,这便是建筑的主题所在。在建筑稍间的前檐额坊上,出现了‘和玺’彩画(这是全府唯一的一段描金绘龙的彩画)。”(杨鸿勋、王世仁:《曲阜“衍圣公府”初查报告》,《文物》19568期)

    二位专家在慕恩堂上发现了“和玺”彩画后,感到奇怪,所以在此句后,特意用括号括起来,作了如下说明:“这是全府唯一的一段描金绘龙的彩画。”

    什么是和玺彩画?

    权威部门这样解释:“和玺彩画,是清式彩画中,最高级彩画……如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均为金龙和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天坛祈年殿等,均为龙凤和玺。午门雁翅楼角亭,为楞草和玺。天安门改为莲草和玺。所有花纹均贴以金箔,复杂绚丽,金碧辉煌,古时封建帝王所在地,多绘以和玺彩画。”(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8月)

    试问,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有哪个官宦之家,敢擅用皇家所专用的图案?

    无疑,慕恩堂因是祭奠于氏公主的殿堂,理所当然地成了全孔府内最高规格的建筑。

    慕恩堂内,有再现于夫人生前生活场景的彩塑“行乐图”。彩塑约有半人多高,分三个场面,每面均有紫檀木雕花门窗、隔扇屏风。正中一面设大炕,上有木雕炕几、炕桌、红缎炕枕、炕垫,后面的架几上特制了古瓶、铜镜、铜鼎、书籍等。两端花架上置放了两盆清香四溢的兰草。圆桌上摆着青花古瓷盖杯一对,桌之左右端坐着孔宪培、于夫人夫妇俩。孔宪培身穿蓝缎开叉夹袍,头戴红顶便帽,足蹬青缎靴。于夫人则穿雪青夹袄,贴花蓝杆镶边,内穿蓝灰百褶裙,头戴便帽勒,额上绿翠宝石花。

    慕恩堂内还有青花八角瓷坐鼓一对,左右花架上摆着海棠、万年青。大炕两端的多宝阁内,陈放着古琴、古书、珍玩。里外间均挂玻璃方灯,书画满壁。

    东间迎门靠东墙摆设架几、方桌,两旁放椅子一对,均系紫檀木雕刻而成。架几上放古钟,左右摆黄杨木雕刻盆景,及帽筒一对。南窗下放琴桌、圈椅。北端为套间,内设床铺,四角空闲之处摆花架、坐鼓等。西门迎门处有方桌、条几、太师椅等。北端靠西墙设罗汉榻一张,榻上侧坐一位双目失明的女艺人,怀抱琵琶,正在弹唱,艺人身穿蓝绸夹袄、青绸裙、黑发挽髻。靠北枢还站立一佣人,奉茶伺候,欲走状。

    慕恩堂里边除彩塑“行乐图”外,为了更接近生活,孔庆镕还放置了木雕顶子床一张,上铺兰花缎被褥,床东边彩塑衍圣公孔宪培端坐像;西边是于夫人的端坐像,高矮与真人相符,穿着亦如生前。孔宪培穿蓝缎龙补开叉袍,头戴红顶帽,下穿蓝裤,足蹬青缎皮口靴。于夫人头戴凤冠,身穿凤衣霞披,下围彩裙,足穿绣花靴。

    每天有四个男仆焚香叩头,两个女仆每晚把被褥铺开,每天早晨再把被褥折叠好,跟伺候活人一样。非但如此,每日还照例三次开饭。早晨厨房里做好点心、稀饭、鸡蛋等早点,用托盘端到慕恩堂内的桌上,中午和下午均设宴备酒,平时是八味菜,冬加火锅,夏加瓜果。逢年过节还要大摆大件宴席。年年如此,日日如此。

    再看于夫人在孔林里的墓葬,其待遇之优越,规格之高,是以往其他衍圣公夫人,所不曾有过的。

    偌大孔林里只有一座飞檐彩绘的牌坊,这是道光五年(1825年)皇帝遣官致祭于夫人时所立,俗称“于氏坊”,又名“鸾音褒德”坊。坊后就是孔宪培和于夫人夫妇合葬墓,有人也呼之为皇姑坟。

    于氏坊是石柱夹抱木柱、飞檐彩绘的两层牌坊。正面是道光皇帝旻宁下圣旨祭拜于夫人的祭文。祭文盛赞于夫人贤行懿德:“惟道光五年岁次乙酉四月戊午朔越十日丁卯。皇帝遣官谕祭于衍圣公孔庆镕之母于氏之灵,曰:彤管杨芬,表慈型于世。阀丹纶贵彩,昭思卹于朝章.眷维观礼之宗,宜荷饰终之典,特颁嘉荐,载溯遗徽。尔衍圣公孔庆镕之母于氏,毓德高门,联姻圣胄,仪修箴帨。久循内则之经,度叶珩璜,允守中阁,矩勤采繁,以襄事族;勉式谷以贻谋诗礼,丕承乎先泽。著上公之母,范象服攸,宜膺列爵之荣封,鸾书叠锡,方谓常绥,厥祜何期,遽反其真。受陈桂醑而升馨,俾向萱帷而申奠。于戏!赉丝言以纪嫩聿,增筵几之辉;旌壶教以垂规,永播笄珈之誉。维灵不昧,尚克来歆。”

    牌坊向北的一面,刻有四大金字“鸾音褒德”。

    长期以来,人们对乾隆嫁女的真伪,众说不一。至今没有定论,也就成了一个未解之谜。不管怎么说,这位于夫人,确实与皇家存在着一些特殊关系,这点,是无庸置疑的。

 


分享到:
相关阅读 / READING
2018 - 09 - 30
点击次数: 410
...


孟祥才,1940年生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师从侯外庐先生,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先秦秦汉史研究工作。近日,在第六届中国临沂东夷文化论坛期间,孟祥才教授接受齐鲁晚报记者专访,就东夷文化、齐鲁文化与儒学等问题进行了对话。  齐鲁晚报:近期,曲阜尼山论坛、临沂东夷文化论坛、外交部全球推介等一系列和山东有关的文化盛事密集...
2018 - 09 - 12
点击次数: 334
...


鲁国请回孔子为什么没有任用                                                    ...
2018 - 09 - 14
点击次数: 534
...


曲阜孔庙建筑的思想文化内含 彭庆涛 曲阜孔庙,是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庙宇,自孔子逝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起,历经两千多年七十多次重修扩建,到清代形成了最后的规模,占地9.6公顷,有建筑104座,碑刻1172幢,古树1250余株。规制宏伟,气势巍峨。它不仅是历代统治者尊儒祭孔活动的历史见证,也是综合体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一、 &#...
2018 - 07 - 17
点击次数: 167
...


《论语·学而》首章本意探析刘岩《论语》是一部孔子部分弟子,乃至弟子之弟子们按各自记忆与理解而辑录的以孔子言论为主线的书籍。其内容反映了孔子思想,汉时给它打上了儒家标签,而逐渐成为治世主导经典。但孔子思想并不等同于后世儒家文化,后世儒家为我所用歪曲了孔子的本意,给其附着了太多令人讨厌的糟粕,这是至今有许多人还没明白的问题。一、《论语》的底色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史称礼崩乐坏,在鲁国礼乐制度虽...
2018 - 07 - 12
点击次数: 381
...


“孔林三宝”寻踪                                      孟继新        孔林是孔子和孔氏家族的共同墓地,这里绿树成荫、...
2018 - 07 - 04
点击次数: 183
...


乾隆皇帝的女儿是否下嫁孔府孟继新     在曲阜,有关乾隆皇帝女儿下嫁孔府的故事广为流传,且有许多版本,至今,成了一个理不清的谜团。    其一,尊孔崇儒说:乾隆皇帝一向尊孔崇儒,为更大程度地满足这一心理,他决定与孔府联姻,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了孔府。当时满汉不能通婚,为了避开这个族规,乾隆又将女儿寄养在大...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8 - 12 - 27
...


近期,彭门创作室、中国孔子网招募一线名师在圣城曲阜以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段教科书为范本开展示范教学,近日更是走进了孔子诞生地——尼山圣境录制示范教学视频。尼山是孔子诞生地,孔庙、书院、大学堂、孔子像营造出浓郁的儒家氛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在此进行录制,既是追溯滥觞、正本清源的行动,也为示范教学融入了儒家祖庭独特的文化格调。此外,依据课程内容,策划组和摄制组在曲阜选择了不同的文化景点进行录制,圣城气派、传统经典、名师讲解汇成了一股强烈的国学教育热流。据悉,此次示范教学视频录制由彭门创作室和中国孔子网领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编委全程监制,彭门讲师团吴兆灵、颜保华、朱宁燕、姬晓灿、王新莹、束天昊等十余位名师担任主讲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的拍摄旨在解决一线教师面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门新课程不知如何开展教学的难题,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号召,真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的实践探索。据了解,七、八两个年级的示范教学视频已经进入后期制作,九年级预计明年春季完成录制,届时将正式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以飨广大使用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的一线师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
2
2020 - 08 - 23
...


彭门创作室召开《中华传统礼乐丛书》中期调度暨第二次学术研讨会8月22日至23日,彭门创作室在市机关招待所召开《中华传统礼乐丛书》课题中期调度暨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主持,各分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前期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创作安排。孔子研究院院长、彭门创作室导师杨朝明先生作为丛书顾问对前期编写工作表示肯定,并提出相关指导性意见。曲阜师范大学孙永选教授、高尚举教授,孔子博物馆文博专家孟继新先生、刘岩先生,及各分册主要创作人员、课题联合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中华传统礼乐丛书》共计8卷,分别从国家祭典、人生礼俗、服饰通考、音乐通考、民间祭祀、行业祭祀、节庆礼俗和家族礼制等层面对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进行了细致剖析、形态复原和系统阐释。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程中,彭门创作室积极发掘传统礼乐文化,对于提升国人历史认知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3
2022 - 07 - 12
...


2022年7月4号,彭门创作室为推进《阿胶历史文化通典》课题,前往聊城东阿收集素材,部分《阿胶历史文化通典》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此次考察之行。本次考察之行由彭门导师彭庆涛先生带领彭门弟子,共分为三组,一组由朱雅斤带队,二组由郭云鹏带队,三组由尚树志带队,各组分工明确,组织纪律良好,收集到大量有效素材,为后期的创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7月4日,《阿胶历史文化通典》课题组成员上午八点集体从曲阜出发。下午前往了毛驴博物馆、阿胶城、阿胶博物馆、全透明生产车间,收录了大量关于毛驴和阿胶工艺发展的图片资料和录音材料。考察之行初步细化了课题组成员对于阿胶生产过程的认知,对于古迹的参观也提升了课题组成员对于东阿的历史感悟和思考,对于阿胶的生产与发展历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7月5日上午,课题组全体成员前往参观曹植墓,梵唄寺,对于东阿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下午则前往聊城东昌府区参观光岳楼,提高了课题组成员对于整体地区文化的认识。7月6日,课题组成员前往阳谷的古阿井阿胶厂,探访了古阿井遗迹,岳家庄,海会寺,了解了阳谷地区的丰富文化底蕴。课题组成员对陶厂长,陈站长和当地的炼胶老工匠进行了采访,收集了大量录音材料和图片材料,对阿胶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7月7日,各小组依旧分组行动,一组前往了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走访群众,考察古东阿治所,考察了霸王墓,狮耳山,洪顶山摩崖石刻,二组前往了...
4
2019 - 03 - 16
...


3月16日上午,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曲阜市机关招待所举行。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刘廷善先生、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先生、孔子博物馆馆长孔德平先生、中国孔子网总编王承山先生莅临指导,尼山圣境、三孔旅游等单位的领导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出席了仪式。仪式上,中国孔子网副主编杨光向来宾介绍了基地的整体规划和前期筹备情况。刘廷善、杨朝明、孔德平、王承山、彭庆涛等专家先后致辞,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孔子网在曲阜设立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很有必要且十分重要,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阵地。刘廷善先生说,新时代是一个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的时代,在曲阜彭门创作室成立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有利于发挥曲阜圣人之乡的优势,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杨朝明先生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细致阐释了在彭门创作室成立研学基地的重大意义,并代表孔子研究院表示了对基地建设的支持。孔德平先生对研学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彭庆涛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丰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表示钦佩,并赞许以彭庆涛先生领衔的彭门创作室,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王承山主编介绍了中国孔子网的发展过程,同时对曲阜当地领导和各界同仁为中国孔子网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王君毅先生高度评价了彭庆涛先生的学术成就,并认为彭门创作室一定能将研学基地建设好,同时表示了尼山圣境对基地建设的支持。...
5
2020 - 09 - 27
...


献礼尼山,恭祝孔诞——彭门课题成果亮相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9月27日上午,202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开幕。期间,彭门创作室最新课题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式亮相,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是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2019年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由山东出版集团、山东画报出版社策划出版,彭门创作室承担课题创作。该课题以国家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针政策为根本准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基本指导,旨在做好《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章句的疏解和现代性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采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与《十三经注疏》为底本,英文对照主要参考理雅各(James Legge)经典翻译版本,对极具现实意义的章句进行现代性阐释,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其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以其极富创新性的编排方式和鞭辟入里的经典阐释引起学者们的广泛讨论和一致赞赏。杨朝明先生评价此书说:“《中国传统文化书系》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学术性与普及性、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该书出版,将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际文化交流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由著名文博专家、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担任主编,孙永选...
6
2024 - 01 - 14
...


2024年1月13日,2023年度总结暨集体办公会议在彭门创作室召开。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老师,孙永选老师,高尚举老师,创作室成员郭云鹏、张博、李瑞利、李懂浩、谷骋、刘璐、薛兆恒、孙加兵、宋志轩、金之昊、王伟臣等参与会议。会议首先播放了《圣城研礼 弘道游艺——传统文化“双创”进程中的彭门创作室》纪录片,使全体成员加深了对彭门创作室的了解,加深了同学的集体荣誉感。接着进行各部门的年度总结。学术部年度总结由孙加兵汇报、郭云鹏完善。总结了过去一年取得的成果,并提出2024年学术规划:1.蒙学系列丛书《三字经》完成正式出版,2.古籍《孔氏家仪(含问答)》《仪礼图》《泮宫礼乐疏》整理,3.八卷本中华礼乐丛书出版,4.《阿胶志》出版等。新的一年学术课题继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写作能力为目的。媒体部由金之昊总结:在新的一年里,媒体部要努力扩大彭门影响力,做好学生遴选和培养的工作,宣传导师成果,探索新内容,推进宣传课题取得重大进展。办公室由张博总结年度收支,对2024年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细化规划。由李懂浩进行掌故知鲁的寒假任务安排,明确写作方法和基本路径,分析写作常见问题。由孙加兵进行《三字经》课题安排,分为三个阶段,明确具体要求,明确课题中重大问题和解决方法。最后进行师生恳谈,各位同学依次发言,回顾去年的收获,展望新的一年的规划。
7
2019 - 04 - 17
...


2019年3月30日下午,彭门资讯联合中国孔子网共同拍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示范教学视频录制工作在颜府圆满完成。由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主编、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教科书在去年秋季正式启动,邀请多位山东省教学名师、博士担任主讲教师。彭门创作室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孙永选教授莅临指导并审核。此次教科书示范视频录制工作在彭门创作室讲师束天昊老师“下课”声中圆满落下帷幕,拍摄完成的示范教学视频将通过中国孔子网网站、客户端面向全国投入使用,以飨广大使用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的一线师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录制组在曲阜尼山圣境、衍圣公府、颜翰博府、文宪王庙等著名历史文化景点地进行了现场教学拍摄,益于莘莘学子重温圣贤经典,汲取圣贤学养。课程示范教学视频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领,既突出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又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符合山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大纲要求,为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基础,对重建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历史记忆、重塑国人的精神素质具有重要价值。
8
2020 - 10 - 17
...


圣域研礼,弘道游艺——传统文化“双创”进程中的彭门创作室在前不久召开的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一套图书引发与会学者的广泛讨论,随着这套书进入大家视野的是曲阜一家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学术团体。那么,这套书的内容是什么?这个学术团体又有何能量?为何有学者评价他们在曲阜的出现是值得分析和思考的一种文化现象?曲阜电视台魅力曲阜栏目近期播出的《圣域研礼,弘道游艺》专题节目,为我们解答了以上疑惑,带我们共同走进传统文化“双创”进程中的彭门创作室。视频观看请点击下列文字:《圣域研礼,弘道游艺》专题节目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