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超越对书家素质的要求 (彭庆涛)

日期: 2018-06-17
浏览次数: 133

历史超越对书家素质的要求

 

彭庆涛

 

 

    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一个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审视书法作品的线条节奏、结体韵致时,能触摸到作者感情的脉搏,震颤的心弦会随即发出清响与其和鸣,整个身心会完全沉浸在超然的境界之中。从这一点讲,它也就不同于一般的写字,它有着对书写工具(软性毛笔)的高难度技巧驾驭、造型元素(汉字的字型与结构)的巧妙组合。通过这样一个文字——书写——书法的动态过程,在笔画的粗与细、方与圆,墨色的浓与淡、枯与湿,字形的大与小、繁与简,结体的疏与密、正与侧等等的转换交错之中,由时间的连续凝结为与空间的共存而成为艺术品。

书法,不是书写文字的方法,写字与之相比有着本质差异。常人往往是以可读可识然后可赏为基本理由来认识书法;写积极向上的词句或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匀称端正的笔画、平平整整的结体,就认为书法内容即等于文字内容,书法即是写好字。这便产生了根本的混淆,导致出截然不同的判断立场。从欣赏的角度讲有此现象,从创作实践的角度讲也有此现象,几乎自古至今都在争论,其焦点也就在于对书法艺术本质性的认识上。笔者近几年常与书道同好为此争辩、交流,从未能取得统一认识。但有一点较少异议:把字写好,追求尽可能达到的艺术水准。然而,这种高的艺术水准又当如何界定呢?似乎是各人站在各自对书法理解的立场上,互为褒贬,莫衷一是。但都又不得不承认,被称之为好的东西,是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因为历史对一切事物都是公平的,它不取决于谁怎样说。就具体作品而言,关键也应是其艺术含量的高低,这显然不受制于一时一地及个人的好恶与否。

书法是艺术,是一种形式单纯而意蕴丰富的意象艺术,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和很高的技术性和形式感。书家对书法的追求目标是一致的,即做历史的超越,达到历史流程中尽可能的高度。由于每个书法实践者的际遇、修养、悟性、见识、审美经验等等的千差万别,能够做到超越既往历史和达到相当艺术高度的人,可以想见会是很少的。但“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作为一个书法艺术的追求者,是能够在历史的进程中确立自己的位置的,这表现在对目标的确立,和实现目标,以及对历史的把握和超越等等方面。本文也将对这方面就有关问题作些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书法家的人格修养

 

书法是风雅、斯文、高洁、郑重的艺术。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志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宣和书谱》记载:“鲁公平生大气凛然,惟其忠贯日月,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端严尊重,使人畏而爱之。”书法既可见性情,更可见人品。因而,对追求书法艺术的人来说,理应保持严肃、崇敬的态度。“书为心画”,首先,书法作品是艺术,不是商品,是书家人格修养的结晶。不能把从事书法创作或研究与商品等同,虽然不否认书法作品是有其艺术价值和收藏经济价值的,但一旦视作商品,创作者会失去审慎态度,斤斤计较于毫厘得失,沦为名利的奴隶,不可回避地会曲意逢迎,而走向追求艺术完美的反面。无异于对自身人格、人品的抛弃和自污。其次,书法是展示书家情怀胸襟,表明个人风雅意趣,陶冶欣赏者心境意绪的艺术形式,不是追名逐利的手段。不难见到不少当今自称书法家或自我标榜为著名书法家的人,在还搞不清书法与写字尚有多少不同时,却在投机钻营。因为有一个简单原因在诱惑他们:是书法家就可以有名,是有名的书法家其作品就可以卖钱。包括一些行政领导人,社会名流,甚至名人家属、子女等等都向书法家靠拢。不过是中国人,识得汉字,摸得起毛笔,加上具备其他得天独厚的条件,忽然之间就成了“书法家”,且还是“著名”的,这不能不是书法的悲哀。

书法不是雕虫小道,非一朝一夕所能见成效。一个书家的成才应是对技法的勤学苦练与朝夕揣摩;具有欣赏能力与见多识广,及敏锐的判断优劣的眼力;对书法史的流变演进的了解熟知,对历代书法的领悟和体会;对相关学科的见识修养等等的了解与掌握。不知文字产生的历史、不知书体的演进流程,不知历代书法的生发、变迁、承传,不知《九势》、《笔阵图》、《书谱》、《艺舟双楫》等等书论和诸多基本常识、基本典籍为何物,自称为书法家,将是很值得怀疑的。指出这些并非是要专门精通于此,但粗略的了解仍然是必须的。因为,时下太多的旁门左道,被传媒渲染的都是天下绝招,搞得急于求成者极尽能事的以“倒书”、“一笔书”、“足书”、“舌书”、“天下第一榜书”等等来哗众取宠,愚弄视听。这些江湖杂耍,会被不懂的人们以为这就是中国书法。

创新,是建立在对传统的深刻理解、把握后的水到渠成。一些初练书法者耐不住寂寞、长久的苦练,为一夜成名而别出心裁,搞一些歪门邪道,绝然是在亵渎书法艺术。正因如此,真正的书家应当是有着纯真的人格美的,是通过真正的书法艺术来标示出自己的高风亮节的,是能够以优秀作品引导人向善求美的,会由衷地启发人们体会艺术美并因之受到熏陶的。换句话说是为社会服务并得到社会承认的。从而也完善并实现着对艺术追求的自身价值。所谓“静正守恒”,作为整个人生修养,在一“静”字。做任何事,须要先养静,习字作书更是能静才不至于浮躁,用心揣度,悉力运行。正,即是人格品行的端正,它具有道德规范的意义。所谓“一暴十寒,未有能生者也”的一代名师王羲之,以至于唐宋各名家,哪个不是苦练数十年而持之以恒才成功的呢?

 

书法艺术家应扎根于传统文化

 

每个进入文明时代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但只有中国汉字的书写形成为一门点线艺术。线条的运动节奏,造型成“势”,而表现出“骨力”;墨色的淋漓挥洒,则蓄积着“韵”,表现出“气”;通过骨势气韵的流动变化,又写出了作者情感的波动节律。个性的阴阳刚柔,人格的刚正邪佞,理想的追求寄托,生活的进退沉浮等,都通过利用极富艺术表现力的线条,以深厚的功力和纯熟的技巧来表现的,从而抒写自己的思绪情怀。所以,透过书法线条的形式因素,呈现出的往往是“人”的文化。

书法是以表现书家精神世界尤其是以形式美意识为主的创造活动,因而它自觉或不自觉地流淌出社会生活中人的本质,成为其思维、性格、气质、品德、意志、情感、理想等精神因素的物化形态。特别是它集中了千百年来数不胜数的古代知识分子的智慧,是传统人文精神的积淀。书法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

传统文化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基本要素讲有宗教、哲学、文学、政治、艺术、家庭与社会;从文化价值讲有人生价值观、自然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知识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等,从文化基本特征看表现在它的统一性、非宗教性(人文精神)、泛道德性、中庸和平等等,浩如烟海,源远流长。不必在这里做传统文化的铺陈,而是在探讨作为一个书家应该怎样面对传统,继承传统文化那些有益的成分。应该说,一个高层次的书法家,首先是传统文化的熟知者,或者是传统文化的某一门类别较有专攻者或研究者,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家的。纵观历史上在书法艺术上有所成就或建树的人物,几乎无一例外,其文化造诣都相当高,不单有书法精品流传后世,而且大多都有著作流传至今。翻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经过历史淘汰后留名下来的书法上确有成就的先辈们,大多是当时的文人学者及达官文豪们,而没有几位在当时以书法家自居,更没有著名大师等等的美称。现在有的被称为书法家甚至被称为著名书法家的人,根本不精通甚至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将自己的书法始终局限在简单的字形上,没有文化根基,老是在字形上别出心裁,美其名曰“创新”;也有的“著名书法家”只会写三、五个字,手拿小本子,上面记着几个不知从哪里抄来的只言片语,名片上即有一大排职务,某某国际组织理事,某某协会顾问,某某群众团体主席等等,招摇过市。面前再有几个门外汉拍手叫绝,也着实招来某些人的前呼后拥,其不知这等书法大家将仅仅是历史的匆匆过客,各领风骚三、五天而已。

欲想被历史认可为书法艺术家,必须在传统文化上扎根,汲取传统文化之营养,消化吸收,以传统文化底蕴做根基,孜孜不懈地刻意追求,端正态度,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意蕴且品位较高的书法艺术作品来。

 

书法家的基本功要求

 

这个问题,已是人所皆知,笔者不想多谈。仅就书法意向和个人特点简要谈一点看法。

书法意向即是书法学习或书法创作时的个人心态,这是在书法基本功练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书法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和很强的技术性和形式感,如果没有较好的书法意向,是不可能练好基本功的,更谈不上创作好的书法作品。因此,在练习基本功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出较好的个人书法意向,使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心态,这是从事书法学习及作品创作必备的前提。

至于个人书法的风格和特点,绝对不可刻意地去追求,每个人的字迹都有每个人的自身特点,人与人之间各不相同,就像每个人的面貌长相不同一样,自己就是自己,而笔迹中的自己一旦向美的方向追求,当有了相应的艺术含量时,便自然会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

 

书法艺术向高层次觉悟的启发因素

 

(一)书法家对书法建筑美的觉悟  建筑美,也可称做静态美,笔者认为用建筑美来说明更形象一些。书法是一种意象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感。然而,一幅书法作品一定是表达作者在某种条件下的某种思想感情,这就要求作者为了充分地表现自己而选择适应表达某种感情的形式,如款式、书体、章法、用笔、用墨、选择什么类型的纸张等等,这也就是说作者如何选材、如何设计、如何选择适应此时此地此条件抒发此种感情的建筑美类型。

书法作为意象艺术来讲,就不得不突出它的形式感,这就需要书家去体悟,去感觉。只会写一种书体甚至只会写几个字的人,就无法通过形式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意蕴的书法是空洞的躯壳,它是没有灵魂的,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生命力,只是写在纸上的字而已。

(二)书法家对书法舞蹈美的觉悟  舞蹈美也可称为动态美。当静态的东西运用至恰到好处的时候,就必须追求其动态的东西。而这一点对于书家们来说是极其重要而且最难以把握的。有行家在评论某一书法作品的时候,往往会说:这件作品写得很活脱,其实这是对作品中动态的东西的评价。把字写活,是每个书法家都想追求的,然而“活”是有度的,如何把握准确,却是很难的。一个舞蹈演员到了舞台上,又转又跳,能够做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来,但有一点:他(她)自始至终掌握着自身的平衡支点,在保证这个支点稳定的情况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高质量完成高难度的动作。书法的道理与此很接近,追求“活”而不能“过”,“过”便会“倒”。因此,书家们在追求动态美的时候,一定要首先认清自己的基本功基础,把握好自己的平衡点,老老实实,虚心学习,宁可动作质量差一点,也不能做“过”而“倒”。

(三)书家对书法音乐美的觉悟  从广义上说,艺术存在于两个范畴:一是空间艺术;二是时间艺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或者说需要占有一定空间的艺术品称为空间艺术,但有些艺术无法用空间尺寸去衡量,人们欣赏它的时候只能通过一定的时间,譬如音乐。唯独中国书法,它既是一种空间艺术,又是一种时间艺术,至少,它包含了时间艺术的因素。譬如说,有某个书家在自己的书房里,心情很好,一时书性大发,便提笔挥毫,这时书家的作品一定在是表现其此时此地此心态下的思想感情,然而当作品完成一半时,突然有人敲门,书家不得不放下笔去接待来客,客人进门后通报了一个令书家非常恼火的消息,当把客人送走后,书家再回到书桌前接着未完成的作品继续创作时,发现无论如何,与前面的一半再也接不起来了。这就说明了心情、时间的变化对书家创作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因思想感情的变化、笔势笔气的中断,而无法将书写再进行下去。

因此,在评价一幅书法作品时,应从全局来考查,看它是否气韵通畅,犹如一首动听的音乐,看它的主旋律,是否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看它是否通畅。一首抒情曲和一首进行曲无论如何不能连接成一首曲子,因为它们不可能有共同的主旋律。对于成功的书法作品(楹联作品除外),是不能简单地以某一字或某一笔画来评判的,而应从整体节奏行气上来认识。就像评音乐不能简单地抽出一个音符来评判一样,应从它的整体乐感上来认识。这就要求书家在进行书法创作时主题明确,思想性强,就像谱曲一样,力争成功地表达出人的思想情感来,同时使人们通过作品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得到美的享受,也启发人们去体会艺术所给予的熏陶。

 

把书家素质推到历史的最高点

 

书家在具备了以上各项基本要求以后,还要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书法家创作时书写的文字内容必须是书家完全理解的内容,那么,理解别人的东西,永远也比不过理解自己的东西更充分、更彻底。因此说,一个高层次的书家应该创作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书家本身有相当高的学问和相当强的文字功夫。要写诗就必须会吟诗,要写词就必须会填词,这样就需要书家能通韵律,晓音乐等等。不能很好地具备以上诸项能力,也就难免被历史淘汰,更谈不上对历史的超越。

READING / 相关阅读
2019 - 04 - 17
点击次数: 593
“万古长春”牌坊,位于孔林神道中段,建成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是曲阜著名地标式建筑之一,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该坊为全石质结构,庑殿顶,六柱五间五楼,整体造型灵透俊秀。大型石坊在台基之上,两侧对称建有大型碑亭,与两边的古柏相映生成了一幅富有历史的沧桑、充斥着高贵华丽而又不失庄重稳妥的画面,美轮美奂。     “万古长春”六柱五间的建制,历史上除皇...
2018 - 07 - 17
点击次数: 479
李东阳与曲阜《南溪赋碑》 在曲阜孔庙十三碑亭院内大成门两侧,各有棚室建筑,是旧时祭祀孔子时张贴人员分工责任的地方,称之为“榜棚”。其东北部的榜棚下层,镶嵌有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南溪赋》。该赋镌刻在二石之上,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刻立。东石高74厘米,宽81厘米;西石高68厘米,宽66厘米。赋文开篇写到:南溪者,故衍圣公以敬所居,而因以为号者也。余过而赋之,以遗其子衍圣公闻韶。单...
2018 - 06 - 17
点击次数: 238
从《吼哈》看王学仲先生的艺术思维作者:彭庆涛       拜师于王先生门下虽然时间不长,但与先生接识受益也已有十数年了。每观先生之新作,无论是诗、书、画、文,皆觉意境深远,细读之,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似乎蕴含着某种哲理,又似乎内充着一股无形的力量,也似乎蕴蓄着那种文人的“士气”、“稚谑”、“超形”和“机趣”。读了先生所赠长篇小说《吼哈》顿...
2018 - 06 - 17
点击次数: 133
历史超越对书家素质的要求 彭庆涛      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一个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审视书法作品的线条节奏、结体韵致时,能触摸到作者感情的脉搏,震颤的心弦会随即发出清响与其和鸣,整个身心会完全沉浸在超然的境界之中。从这一点讲,它也就不同于一般的写字,它有着对书写工具(软性毛笔)的高难度技巧驾驭、造型元素(汉字的字型与结构)的巧...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8 - 08 - 27
5月24日下午,华文盛视(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强默,创意部副总监郑丽萍,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丹一行三人来到彭门创作室。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教授,合作导师孙永选、孟继新、刘岩教授,会见了来自北京的客人,并举行座谈。彭门讲师代表、彭门弟子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中,彭庆涛先生高度评价了华文盛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文化创意、科技引领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对强默副总裁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彭庆涛先生就彭门的组成结构、运营模式、过去几年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正在完成的课题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希望能够和华文盛视不断增进交流,拓展合作。强默副总裁首先对彭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的肯定,对彭门的运营理念表示认同。随后,介绍了华文盛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司情况和未来的计划,希望不断推进华文和彭门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会后彭门创作室工作人员陪华文盛视与中国孔子网领导一行游览了曲阜三孔文物景区,体验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
2
2020 - 03 - 25
彭门快讯 | CCTV—4《记住乡愁》节目组采访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六季聚焦孔子故里——曲阜古城。曲阜,地处山东西南部,春秋时期为鲁国都城,圣人故里,儒家发源地,被誉为“东方圣城”,素有“东方的耶路撒冷”之称。这座古城之所以闻名于世界,是因为曲阜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也正是孔子和其创立的儒家学说,曲阜才能成为一个底蕴深厚、举世皆知的国际文明大都市。《记住乡愁》节目组为讲述着一座古城在历史长河中兴衰更迭,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传承,特别邀请了曲阜著名文博专家、彭门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先生讲解曲阜古城“万仞宫墙”的由来,并介绍了孔庙的建筑规制,而这些建筑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意蕴,彭庆涛先生在纪录片中也为我们一一解答,彭庆涛先生在提及四道引坊中的金声玉振坊时,说道:“‘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比喻孔子的思想自始至终完美无缺,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从中我们可以知晓,金声玉振指的是学识渊博,才学精到的人,而孔子正是这样的一位圣贤,是当之无愧的至圣先师,彭庆涛先生独到、精辟的见解,让我们更容易走近孔子这个儒学巨匠,不断发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精魄,使儒家文化在新时代发光发热。曲阜古城是历史留给人类最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城一风采一城一传奇彭庆涛著名文博专家 彭庆涛,彭门创作室冠...
3
2021 - 03 - 22
出版说明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和传播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重大历史课题、时代考卷,也是山东坚定文化自信、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使命担当。为挖掘阐发、传播普及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并列入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书系以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主要内容,对儒家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进行了现代性阐释。书系采用权威底本、精心校点、审慎译注,同时添加了权威英文翻译和精美插图,是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学术性与普及性、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精品佳作。△四书精装版△四书简装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民经典阅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通过官方平台中国孔子网融媒体上线发布《论语》电子书。旨在满足广大读者数字阅览的新需求,让传统文化经典贴近生活,润泽人心。广大读者可登陆中国孔子网、孔子网APP、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公众号在线免费阅读或图书下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 当当网链接图片来源于中国孔子网编...
4
2018 - 08 - 29
彭门创作室联合中国孔子网拍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示范教学视频 近日,由彭门创作室联合中国孔子网组织策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教学视频,在曲阜市各文物景区启动拍摄。本次示范课程由多位山东省教学名师、博士担任主讲教师,由彭门创作室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孙永选教授现场指导并做点评。本次示范课程讲授的内容为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初中段)。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策划组在曲阜市灵活选择适当的摄制地点,现已在尼山、孔府、颜府、周公庙、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地进行了现场教学拍摄。此次拍摄的示范课程将于今年秋天开学季,通过中国孔子网网站、客户端面向全国投入使用。在首善之区圣城曲阜录制传统文化课程,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行为,将进一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
5
2020 - 04 - 04
2020年清明孔子后裔墓祭文清明时节雨纷纷惟公元二零二零年岁在庚子,开年不吉,忽来瘟疫,进而人间蔓延,呜呼也已!由是举国团结,悲壮以对,疫情大显持续向好之势。清明将至,然正处国际疫情施虐未稳之际,全民不得聚族而祭,至圣孔子第七十九代大宗嫡裔孔垂长委托曲阜至圣孔氏家谱研究中心颁发孔林墓祭文,或以个人单独祭祀为例,或以居家模拟,或赴墓冢叩揖,以应宗亲清明洒扫之志。宗亲之众,数以百万计,谨以同心守望之形式,祭告于圣祖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暨列祖列宗。曰:大哉先祖   教化流芳   春秋作圣   万代标彰圣之时者   古今瞻仰   人文厚积   时代担当疫情作鉴   儒道增光   无私奉献   大爱无疆和谐包容   胸怀宽广   守望相助   义覆万邦宗亲募捐   荣誉同襄   众志成城   自信自强扶贫决战   全民小康   共克时艰   速写辉煌复兴在望   尼山旗扬  ...
6
2021 - 10 - 13
“彭门讲坛”开讲仪式暨杨朝明导师首讲交流会侧记 2021年10月9日下午,曲阜彭门创作室的“彭门讲坛”开讲仪式暨杨朝明导师首讲交流会在曲阜迎宾馆召开。出席此次交流会的有彭门导师杨朝明先生、彭庆涛先生、孙永选先生、高尚举先生、吴泽浩先生、张仲亭先生以及众彭门弟子。在交流会中,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和中国文化自信进行讲解,并与彭门弟子进行了学术交流。此次交流会是彭门创作室筹备已久的,旨在让彭门弟子和社会大众了解、学习齐鲁文化,将齐鲁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这次交流会,可以提高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树立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交流会一开始,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就视频连线著名画家吴泽浩先生和著名书法家张仲亭先生。两位先生为此次交流会致辞并预祝交流会圆满成功,张仲亭先生还赠与杨朝明先生书法作品《望岳》一幅。接下来,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和中国文化自信进行了讲解。杨朝明先生先是讲了齐鲁文化与当前中国实际情况的关系,突出强调了齐鲁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中,齐鲁文化占据重要地位。其次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与人的“成人”进行了论述,讲述了“道”对于人的“成人”的重要作用,用“道”去指引人,为人的成才指明方向。最后为学生的成才提出三个阶段——知止、明礼、诚敬。最后是杨朝明导师与彭门弟子现场问答互动,师生间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
7
2018 - 11 - 04
11月3号,彭门创作室在曲阜迎宾馆(机关招待所)召开会议,与中国孔子网一同向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示范教学视频拍摄的各位老师颁发聘书。 会议首先由彭门创作室导师、中国孔子网学术顾问彭庆涛先生总结上一阶段的教学视频录制工作,他对参与此次拍摄的老师、同学和工作人员给予了高度评价。然后彭教授向各位讲师颁发了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网络传播中心、中国孔子网下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讲师”聘书。同时,参与拍摄的各位同学也荣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志愿者”证书。 聘书颁发完毕,各位公益讲师均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教学视频拍摄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另外,各位公益讲师也都表示志愿加入彭门创作室讲师团,为传统文化研究和普及贡献力量。 据悉,此次拍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部分已经进入后期制作,将于明年向广大在校师生开放,对于中学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大有裨益。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彭门创作室导师和弟子代表,以及中国孔子网和曲阜鲁扬学校的各位同仁。 为吴兆灵老师颁发聘书为王明鹏老师颁发聘书为颜保华老师颁发聘书为姬晓灿老师颁发聘书为朱宁燕老师颁发聘书为束天昊老师颁发聘书为张勇老师颁发聘书为王新莹老师颁发聘书为刘建老师颁发聘书曲阜鲁扬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志愿者”集体合影
8
2020 - 04 - 04
今日清明 | 悼念逝者清明由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一、祭祖清明节在公历04-06日,拜清(清明祭祖)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至后10天,有些地方的拜清活动长达一个月。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容。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是传承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二、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