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之用”与彬彬有礼 (刘岩)

日期: 2018-07-05
浏览次数: 125

“礼之用”与彬彬有礼

刘岩

 

若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礼”以其历史久远、内涵丰富、讲究等级及层次分明,贯穿于我们民族发展史中,博大精深。礼的本质,是制约人们的行为规范,在社会各时期,为维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秩序稳定起到了根本性作用。纵观“礼”在人类史河中的社会践行,无不与执政者的执政理念息息相关。对“礼”在社会践行这一现象的观察研究,于今天社会所倡导的“彬彬有礼”之风尚,将大有裨益。

礼的产生,从字形上看源于祭祀。金文写作“礼之用”与彬彬有礼”,意为用谷物祭天,祈求上天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作为古人信仰行为的基本诉求和愿望。因此行为属理性的选择,故不随意,有规有矩,虔诚、执着、笃信,久而久之演变定型为一套礼仪制度,或者说是一种礼乐文化,并被世人所认可使用。此礼,后人归纳称之为周代之礼,始作者公认为是周公姬旦。当春秋社会无序之时,孔子曾大声疾呼“克己复礼”。礼的内容宏阔、纷杂、繁褥,它的出现与运用,人世间似乎规范化了许多。故而,历史上对礼的追求,成为人们世代不息的话题。

当今礼节,它看似简单,却是镌刻在人们现代文明举止上的一种重要标志。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应用存乎一心,贵在和字上,它是做事最恰当的分寸,礼的作用才发挥到极致。不清楚礼的真面目,“彬彬有礼”,将为其所难。

礼,是礼乐制度所有的社会规范,从而产生了礼乐文化,从法律到道德无所不包。从诞生之日起便被执政者所主导,并把它作为一种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礼乐制度,或者说礼的本来面目,是针对执政者而言。强调的是敬畏与尊重,权利与义务,其中注重执政者之间的行为要求。所以古礼中有言:“礼不下庶人”,此语被现代人误解为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种歧视,其实不然。它实质是“仁政”的表现,它是想说明繁褥的礼节,不适于普通庶民之间遵守执行的一种规则。如同当今的反腐倡廉,是针对执政者而言的道理一样。

一、相礼,上位者为先。

西周时期是我国礼仪的成熟期,史料载,周代依“礼”交往,有着许多讲究。诸侯于春天晋见天子称之为“朝”,夏天晋见称之为“宗”,秋天晋见称之为“觐”,冬天晋见称之为“遇”,天子召见诸侯称之为“会”。《周礼·秋官》载曰:“南乡(向)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意思是说:会见之时,周王面南,向其中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姓诸侯,施以合手前推再稍往下动的“土揖”礼;向有姻亲关系的异姓诸侯,施以合手平推的“时揖”礼;向同姓诸侯,施以合手前推再稍向上举的“天揖”礼。

《周礼·夏官》所记载的周王与自己臣下在朝议政之时的礼仪,既具王者风范,亦备此时的君子恭谦。记曰:“司士摈,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门右。大仆前,王入内朝,皆退。”用今天的话说意为:议政之时,各级官员与随从先期各就各位,司仪导引周王前来向入朝的臣子行礼。首先要来到孤、卿面前每人一揖;然后,再依次向排列的大夫们每人一揖;对两旁的士也要行三揖礼;对站立在宫廷左右侧门的随从各一揖。议政完毕,大仆前导,周王回内朝,各级官员各自退下。

我们从中看到,此时君臣之间相会,最为忙碌的恰恰是君主周王。没有我们所熟知的后世君主高高在上、一呼百应影像。

此时,还有一种迫不得已跪拜的礼节,那是由于彼时席地而坐之故。无论是礼制,还是史实,都有君向臣“跪拜”的记录,即行跪拜之礼。     

据《礼记·曲礼下》记载:“(诸侯国)大夫见于国君,国君拜其辱……同国始相见,主人拜其辱。”有许多学者认为“拜其辱”,即是行跪拜礼。《尚书》中也有太甲稽首于伊尹,成王稽首于周公的史事。说的是商王太甲向大臣伊尹谢恩跪拜,行稽首礼;周公辅佐周成王代为摄政,平息暴乱,成王成人后还政,成王向周公稽首。稽首,《周礼》规定的最为庄重的大礼,即跪拜时头触及地面并停留片刻。《左传》则载有,因君与侯之间不对等的相礼而发生矛盾的事件。哀公十七年(前478年),载曰:“公会齐侯盟于蒙,孟武伯相。齐侯稽首,公拜,齐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

从以上的史载资料上看,先秦时期的国君既是礼的倡导者,也是礼的践行者,至少表面上看他们貌恭谦卑。怪不得《论语》中,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君子与小人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当时社会成分最简单的一种划分方法。君子指执政者,小人指老百姓,并没有现今的鄙视之意。这种划分方法类似将现在的人划分为普通民众与政府官员一样。

我们所熟知的《礼记·曲礼上》,有这样一段话:“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讲的是君臣之间的路遇之礼。

以《春秋》历史的语境来读,大意是说:国君在路上遇到大夫,行以凭轼礼(手扶车前横木,身子前,以示敬意),大夫则以下车还礼。同理,大夫若遇到士,也是以这样的礼仪;至于众多的庶民之间不必强调此礼,只所以强调士大夫。因为士大夫是为执政者,依“礼”是知无不言的进谏者,与庶民不同。即便是他们言语过激,也不要以刑法加身,应受制裁的作乱者是不会轻易出现在国君身边的。这与《论语》:“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有着异语同共之妙,皆强调士大夫是经推荐选拔而任命的讲孝有德之人。以此看来,“孝”是立人之本,也是行“礼”的基础,即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是也。

二、孝道,双向性选择。

孝道,也称之为“人义”,是我国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用二十个字加以总结,叫做:父慈、子孝、兄良、弟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礼记·礼运》)。但孝道并非孔子所发明,它早于孔子而存世已久,只不过经孔子论述规范后,成为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与孔子同时期的齐国人晏婴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长期以来,人们一提起孝,便立即想到“忠孝”,这是后世在儒家们的不断改造下,出现了注重其下位的义务,而且是无条件服从的结果。特别是二十四孝故事的出炉,更是给孝道涂抹了一道愚蠢加血腥的底色,不可取,也不可信。其实,伤害自己而事父母尽孝,恰恰是不孝。孔子是反对愚孝的,他说“事父母,能竭其力”就可以了。(《论语·学而》)

孝道是必须要讲的,但这些有悖于孝道的初衷,不要忘记:只有父慈,才有子孝;君仁以后,才会出忠臣,他们相互作用、依赖。孔子的政治主张,或者说一生的追求,是礼乐制度下的仁治,让人们都过上安逸的社会生活,也就是人们常常所说的仁道,以人治国之道。所以,最初的孝道是双向选择,故有“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的说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按照孔子对各层次人的孝道排序来看,除尊者在前的习惯外,还明确地告诉人们,在这个道德体系里,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父、兄、夫、长、君。他们的慈、仁等优良行为,影响着子、弟、妇、幼、臣的行为。也就是说,在上位的有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你必须做到自己社会角色的完美,才能彰显仁治大道,呈现和谐盛世。每个人都懂得其中的道理,作为社会的基层单位家庭也就和睦快乐了。以亲情至爱为基础,以孝道为链接,如此扩展开来,社会安定的基础就有了保障。

一个社会的好与坏,更主要的是上位人决定的,权力者的责任更大,这是古人早已明白的道理。虽然先秦时期的爵位是世袭,但他们也必须有人帮助处理一些具体事务,所以出现了选拔贤才的制度。选拔贤才的标准,看其有没有孝道便是重要的参考之一。

《周礼·地官》讲到“旅师”一职,考察乡人的“德行、道艺”。负责将有孝道的人记录下了,以备考察选用。载曰:“月吉,则属民而读邦法,书其孝弟(悌)、睦姻、有学者。”设“师氏”一职,来教育公卿大夫们的子弟“三德三行”。载曰:“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

这些对孝道的重视,为后来的西汉王朝“举孝廉”官吏选拔制度,影响至深。

三、彬彬有礼,取决于内心世界。

我们今天要真正做到彬彬有礼,首先言行要去伪存真。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此语不难理解,凡是花言巧语、善于伪装的人,是很少做到仁的。他固然表面上“彬彬有礼”,其实质却是混世之徒,一个伪君子,这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彬彬有礼。所以说,“仁”是做人的核心,是人的立世之本。什么是仁,就是人与人之间所表现的关爱,“仁者爱人”是也。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仁与孝之间的递进关系,有孝便有爱,有爱便有仁,孝生爱,爱生仁。如此,也就理解了“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论语·学而》)

今天我们如何深层次理解“巧言令色,鲜矣仁!”,对彬彬有礼的世风大有帮助,以防止巧言令色之徒对社会的危害。巧言令色的特色之一,忽悠。即专拣好听的说,夸夸其谈,用一张伶牙俐齿来安慰别人,鲜见有实质性行动和物质上的付出。此类人善于投机钻营,左右逢源。特色之二,讨好。取悦身边所有人,特别是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上层人物,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做人的起码原则。而且,希望人人都喜欢自己,都说自己有本事。此类人心里阴险,明明不喜欢一个人,却不表现出来,装作跟人很友好的样子,这非常可耻。当然,也非常可怕。

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在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上的严肃,希望人们都能依法而为,用正确的符合道德的方式来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先秦时期亦是如此,所以出现了礼法制度,人们习惯称之为礼乐制度,或礼乐文化。即“礼”就是国家的基本法,违礼即是违法。巧言令色之人违礼吗?表面上看似好像没有,遵命,顺从,但无德无仁。此类人即后世称之为“小人”的人,隐蔽性强,善于伪装,危害极大,不经意间侵害着社会健康的肌体,使之慢慢腐烂溃败,直至“礼崩乐坏”。这绝非危言耸听,历史上的案例比比皆是,还用着举例吗。请记住:君子坦荡荡。

其次,做事诚实守信。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论语·里仁》)意思是说,古人不会轻易地向别人承诺什么,是因为一旦做不到是丢面子的事情。古人非常重视诚信,在他们的心目中,一个人的承诺是必须要兑现的,否则会被他人看不起而打入另册。所以古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之说,更流行有盟誓来取得对方信任的仪式。

现代社会所谓诚实守信,大多往往仅仅挂在口头上。朝令夕改者有之,为利毁约者有之,坑蒙拐骗者大行其道,远远没有古人的那份执着与认真。在鲁国之都曲阜城,旧时有一处赫赫有名的盟誓之地——五父之衢(乱葬岗)。为了取得对方的信任,人们常常带上祭品、血酒,写好条约,到此发誓。不单让神灵见证,还要诅咒不守承诺者,将会成为孤魂野鬼,无人祭祀,那种真诚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要知道,无论何时,假如没有了诚信,再完美的制度、法律也形同虚设。人人满嘴放炮,诚信缺失,道德必然沦丧,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多么可怕的社会。请记住:一诺千金。

再其次,做人不卑不亢。孔子说:“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此语是中庸之道的准确表达。礼是讲究规矩、分寸的,尺度的把握尤为重要,过于表达谦恭,则有献媚之嫌,屈膝卑贱没有了做人的底线。反之,傲慢无礼,霸气十足,处处彰显狂妄,则是一种世俗无赖之徒的表现。虽然可以获得暂时的一丝快慰,但人们对此往往嗤之以鼻。只有在合乎礼制的框架下,行人做事才能不被他人耻笑,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谦谦君子。

孔子又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大意是说:君子没有必要与别人相争。确有的话,那就来一次射箭比赛。赛前,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礼让而退下一起喝酒,这才是君子之争。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并非不争,即使要争,也是不卑不亢、彬彬有礼的在制度规则下争。这反映了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又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

总之,孔子所提倡尊崇的礼乐制度,经后世的改造剪辑,我们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特别是孔子思想在汉时被挂上儒家的标签后,有许多背离了孔子思想的宗旨,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子思想不等同于后世的儒家文化。了解“礼之用”的真谛,对我国民族复兴、提高全民族修养,大有裨益。

 

 

                    2012年11月1日星期四

 

参考书目:《论语释注》杨伯峻,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80年2月第2版。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90年5月第2版。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编辑部影印,1979年11月。

 


READING / 相关阅读
2018 - 07 - 09
点击次数: 167
关于曾参之“参”的读音孙永选 孔子弟子曾参,又称曾子。曾参之“参”,一般人都读shēn。不过,笔者也发现有人重提古代学者方以智、王引之等人的观点,认为“参” 是“骖”的借字,当读cān,(见《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2期),理由是,“根据名字相应的规律,此参字只有读‘骖’才说得通。”笔者以为不然。首先,历代相沿,曾参的“参”一直读shēn。笔者久居孔子故里曲阜,访知当地人上至饱学硕儒,下...
2018 - 07 - 05
点击次数: 125
“礼之用”与彬彬有礼刘岩 若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礼”以其历史久远、内涵丰富、讲究等级及层次分明,贯穿于我们民族发展史中,博大精深。礼的本质,是制约人们的行为规范,在社会各时期,为维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秩序稳定起到了根本性作用。纵观“礼”在人类史河中的社会践行,无不与执政者的执政理念息息相关。对“礼”在社会践行这一现象的观察研究,于今天社会所倡导的“彬彬有礼”之风尚,将大有裨益...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9 - 11 - 24
彭门导师吴泽浩先生书画展在济南举办11月23日电 11月23日,由山东省社会科学发展交流中心、山东新闻书画院主办的孔子礼赞—吴泽浩书画展暨艺术研讨会在济南举办。在活动现场,吴泽浩先生介绍了他的创作初衷,他说,创作孔子题材作品,是一种责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工作者更应该重温和弘扬经典,通过传统笔墨来展现孔子伟大的一生,讲述中国故事。活动现场,有艺术家,也有被吸引来一饱眼福的观众,整个书画展分为七个部分,共80余件作品,第一部分:大哉孔子篇皆为六尺至八尺整纸大作,其中包括《尼山夫子洞》、《大道之行》、《曲阜大成殿》、《鲁国河畔春来早》、《南山有竹》、《夹谷会齐》、《石门山著易经卜辞》、《奔驰列国十四秋》、《杏坛霞光》、《一盏明灯著春秋》、《落日辉煌》、《尼山月圆》等12幅人物山水精品。第二部分:孔子一生篇。浓墨重彩娓娓道来的孔子伟岸生命旅程、传奇人生——《颜母泉畔》、《叔梁纥力托悬门》、《夫子洞传说》、《叔梁纥与颜徽在》、《颜母哺育》、《尼山牧归》、《孔子与亓官氏》、《喜生孔鲤》、《骑术高超》、《泰山望吴》、《暴雨祈天》、《观物欹器》、《问道老聃》、《子见南子》、《闻韶于齐》、《孔子与左丘明》、《大司寇诛少正卯》、《坠三都》、《又梦周公》、《踏歌而行》、《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悲哀麒麟》、《结庐守墓》等24幅四尺整纸佳作。第三部分:孔子六艺篇。涵盖《礼》、...
2
2020 - 02 - 20
抗疫日记 | 援鄂医疗队员马文浩和他的同事们(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武汉爆发疫情以来,全国各地已有多批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本篇的主人公是山东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的彭门弟子马文浩。让我们根据他所分享的内容,走近战“疫”第一线。工作感受 根据马文浩的介绍,虽然全国各省(除湖北外)的病例增长数量已经下降连续十几天,但湖北的疫情局势仍然相当严峻,我们需要有严肃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当提到第一天正式投入工作时的情景,他说道:“今天上班第一天,整体感觉情况不是特别的乐观,但目前大多数病人的病情还不是很严重,不过明天会转过来两个病情严重的病人。”同时,他也提到,一线医护人员需要穿戴厚厚的防护服,整体感觉又闷又热,喘不过气来,并且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全身冒汗,汗水流个不停。此外,由于所在医院尚未配备护工与保洁人员,也需要他们来承担相应的工作。工作环境提到工作的环境,马文浩说:'因为整个大别山医院还在修建当中,没有修建完毕,条件还不是特别的好;人员、物资也相对不足;除此之外,由于医疗器械来自各个医院,千差万别,需要重新学习、熟悉。”不过,他也相信随着人员与物资的不断到位,这些情况会得到很大的改观。当地居民对山东的医疗队十分感激。他说:“不管是普通人还是病患,对咱山东这边救援队都感谢;一个做维修工作的黄冈当地人,看到我们之后,谢不离口,甚至能在眼里看出他的那种感激。”工作日记致敬逆行...
3
2020 - 11 - 21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更好研究《孔子家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视频观看请点击下列文字:更好研究《孔子家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编者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今年以“传习经典融古慧今”为主题,以中华传统文化推广为重点。晒书活动启动仪式在曲阜孔子博物馆举行。中国古代先贤探索晒书、曝书之法,肇始于周汉。每年农历七月七,都有晒书的传统。古人晒书是为了防潮防蛀,更好地保护书籍,又逐渐涵养了独特的书籍文化。那些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籍得以世代相传,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这些典籍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我们应该如何传承经典、活化经典呢?闪电新闻独家推出《大家话经典》专栏,众多知名文化使者分享他们的晒书感悟,让我们一起传承经典、活化经典!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7日讯. “看到孔子研究院的成果中有《论语》和《孔子家语》,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接受闪电新闻独家专访时谈起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时的情形。“这两本书,《论语》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孔子家语》相对来说就陌生一些。事实上,《孔子家语》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它记载的内容和《论语》性质相同,但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具体。”杨朝明院长介绍到,《孔子家语》的字数超出了...
4
2023 - 08 - 14
导读           一个地区的文化繁荣程度与否,可与这一地区出现的名人多少直接相关。曲阜是我国古代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地区涌现出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象群星一样,闪烁在中国历史的上空。孔纬孔纬,字化文,孔子四十代孙。唐宣宗朝状元。《阙里文献考·子孙著闻》说:孔纬“父遵孺,华阴丞,纬少孤,依诸父温裕,多与有名者游,故才誉早成。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擢进士第。”孔纬的父亲孔遵孺是华阴县的县丞,死于华阴任上。孔遵孺去世的时候,孔纬年龄尚小,他的叔父温裕官至天平节度使,堂叔孔温业做过吏部侍郎、太子宾客。孔纬藉叔叔们的余荫,结识了不少达官贵人,年龄不大,便有了名声。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孔纬参加省试。帖经、杂文、时务策三场考试下来,共录取进士三十名,孔纬高中榜首。后又经过吏部考试,孔纬被委任为秘书省校书郎,掌校勘典籍。孔纬任秘书省校书郎不久,“东川崔慎由表置幕府。从崔,铉淮南复从。”(《曲阜县志·孔纬传》)孔纬又在剌吏崔慎幕下为官,崔慎改任河东节度使,孔纬乃旧相随。懿宗咸通四年(863年)五月,冯翊(今陕西大荔)人杨状出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臣之一。他奏请任命孔纬为长安尉,主管长安县的治安。僖宗初年,孔纬出任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佐官,职司监察。“纬器志方雅...
5
2024 - 01 - 26
孔昭曾,原名栗,字又荃,号少云,孔子七十一代孙。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辛卯科举人,历任内阁侍读,广饶招远县知县,曲阜孔学总会会长等职。孔昭曾著有《曲阜圣迹古迹择要略考》《续修曲阜县志》《晋游草诗集》《公余草诗集》《窗稿诗集》《浣花草庐诗集》《潜园诗草》等。孔昭曾居住在曲阜城内的龙虎街。八岁丧父,由其母魏氏抚养成人。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博闻强记,学识渊博。光绪十七年(1891年)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侍读,分省补用知府,有“小举人”美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孔昭曾应聘为曲阜官立四氏师范学堂首任监督(校长)。到任后,他主持兴修校舍,聘定教员,招收学生,于次年二月正式开学,这就是曲阜师范学校的前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秋,他被调任广饶知县。民国初,又转任招远县知事山东省公署财政科科长。不久回到曲阜,在孔府协助衍圣公孔令贻主持祭祀活动,并长期负责孔府接待文牍等工作。1934年,孔昭曾应县长孙永权之邀,担任《续修曲阜县志》分纂。后因县志总纂荷泽名儒李经野未如期到任,经县志委员会公推孔昭曾为代总纂,历时半年,完成《续修曲阜县志》八卷。这期间,他还担任曲阜孔学总会会长一职。孔昭曾青年时代就酷爱书画艺术,对欧颜米蔡以及汉魏六朝诸家书法碑帖研究致深,独具心得,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同时,他还兼善绘画,长于山水人物花鸟小品。并工诗词精考据,著作甚丰。《曲阜圣迹古迹择要略考》,是孔昭曾...
6
2024 - 03 - 16
1937年2月,由孔德成主持纂修的《孔子世家谱》告成,这是继孔德成结婚后,孔府里迎来的又一个喜事。此次修成的《孔子世家谱》,可以说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孔氏全国合族大谱。从民国九年(1920年)开始纂修,经十七年努力,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完成,方大功告成。这次大修族谱,开始是在陶夫人的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民国九年(1920年),“十月,老太太召集合族公议拟定孔氏行辈二十字,咨部备案。”民国十一年(1922年),“五月,老太太令族长传谕六十户调查各户世系,造册呈送,预备修谱。”1928年,在民国政府工商部长孔祥熙的支持下,成立了“曲阜全国孔氏合族修谱办事处”,简称“谱馆”。8岁的衍圣公孔德成任总裁,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了办事处,村庄、街道设立通迅处。1930年,夏历十月初十日正式告庙开馆,除了孔德成任总裁外,日常工作则由孔传堉及四十员中的孔印秋、孔继伦主持,办公地点设在大堂、二堂、三堂。纂修家谱,历来被孔氏家族当作“家门大典”。认为“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是“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昭穆,备遗忘,”强化宗法,保持门阀的重大盛举。清顺治年间六十六代孙衍圣公孔兴燮说,修谱可使“世系详而渊源决,可以作孝,合远为近,合散为聚,即分而千其人百其人胥以吾一人之心视之,可不谓仁焉!长长幼幼,弟也。为大宗,为小宗,粲乎秩然,费敢以冒越也。”嘉庆九年(1804年)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镕在...
7
2024 - 07 - 13
泱泱国风——我看两《唐》剧杂感在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活动中,天津市放出了两道异彩,国风泱泱,光灿夺目,这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历史古装话剧与《唐风宋韵》诗歌电视片。我说是两道异彩,当然是从我个人的欣赏角度出发的。作为观众,有的热爱《渴望》,有的也可以热爱其他,所谓各花入各眼。若从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着眼,那么两《唐》剧的意义与价值,则是更不待言而自明的。特别是对当前不少青少年而言,说严重些,他们已处于民族文化的荒漠之中,他们每日所大量接触到的,不是剑仙武侠,就是谋杀格斗一类的东西,青年人所能接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已经是相当弱了。我敢肯定地说,两《唐》剧并没有像一些热门戏能够风靡一时,那样受到人们的赞赏,其中既有个属于接受美学方面的限制,也是受一度忽视民族文化的影响。这就是我为什么称天津电视与话剧界所推出的两《唐》剧为两道异彩的原因。由赵大民编剧并任复排导演的古装剧《唐明皇与杨贵妃》,经过他与他的夫人李郁文女士长期酝酿构思,把这1200多年之前的生死恋情,变为一出话剧。他把真实与荒诞,历史与虚构,话剧与歌舞互为沟通,并起用了两个相隔88年的李隆基与白居易相互对话,互有诘难,李隆基错怪白看他是个酒色之徒,白则辩白说他所写的乃是真实的爱情,而最富有浪漫诗意的是由盛变衰的一株老梨树参与了人物对话,并作为全剧的纽带。梨树似乎是“白头说玄宗”的宫女,它历阅事变的过程,发出深沉的浩叹。它借...
8
2024 - 07 - 13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1]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2],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Mencius, having an interview with the king Xuan of Qi, said to him, “If you are going to build a large mansion, you will surely cause the Master of the workmen to look out for large trees, and when he has found such large trees, you will be glad, thinking that they will answer for the intended object. Should the workmen hew them so as to make them too small, then Your Majesty will be angry, thinking that they will not answer for the purpose. No...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