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文/020艺术观察
文章转载自020艺术观察公众号
主办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王学仲艺术馆、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福田美术馆
策 展 人:张闯
学术主持:徐小荣、孙列
执行:黄宙、谭李青
展览时间:2020年11月18日—2021年1月10日
开幕时间:2020年11月18日下午3:00
展览地址:福田美术馆(深圳市福田区梅东二路5号)
△2004年深圳南头古城
序
王学仲先生是中国当代艺术巨匠。他早年师承徐悲鸿、齐白石、吴镜汀、李可染等,在晚年将一生所学所思定义为“黾学”之学派,这在中国当代艺壇也是罕见。王学仲先生一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苦难,看到了新中国光辉以及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使得王学仲先生的作品在气格上就不同凡响。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主要是以展现上世纪八十年末到新千年代的期间,王学仲先生十多次来深圳生活、休息期间的创作及速写、手札等。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吸引着王学仲先生的感观,他对这块沃土倾注了深情。王学仲先生一生游历了许多的地方,但这么多次频繁来到深圳却不多见。他来到福田海岸即兴速写这块充满生机的红树林,也用画笔记录下了南头古城的沧桑,他走上国贸的顶层观看发展中的深圳市容,徜徉在深圳的仙湖感受这里的宁静。王学仲先生十多次来深圳,每次深圳都触动到他创作的灵感。也有学者说王学仲先生晚年最精彩的作品大多灵感来自深圳,可见深圳是王学仲先生眷念之地,凝气之地。
△王学仲《黾翁写秋山图》纸本设色
九七香港回归之时,王学仲先生再次来到了深圳,用他的话说是在离香港最近的地方来感受香港回归祖国。他那一次来深曾参观深圳驻香港驻港部队,为驻港将士一气挥写了数十张书法作品。而今再看到王学仲先生当年在深圳遗留下的墨宝,更能感受到先生当年对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
时光如影来去匆匆,王学仲先生当年在深圳创作的大量艺术作品,我们现在很难收集全。但经过福田美术馆的努力,今天呈现的这个展览却能一窥先生的精髓。
△2004年王学仲先生和夫人深圳红树林海岸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展出的展品主要来自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以及私人藏家藏品,感谢社会各方对此次展览的大力支持!
此个展览是福田美术馆开馆以来第一个东方艺术巨匠系列展中的重要研究展。将为深圳艺术长河中掀起绚烂的艺术浪花,这个展览也是给深圳特区四十周年的一个献礼。
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福田美术馆馆长
张闯
△王学仲《庐阜三叠图》纸本设色
诗画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
——王学仲《宋人词意图》解析
“画有以丘壑胜者,有以笔墨胜者。胜于丘壑为作家,胜于笔墨为士气”得笔墨之机,富盈天趣,是王学仲山水画的重要特质。作于1999年旅居深圳期间的《宋人词意图》体量介于山水小品与鸿篇巨制之间,堪为作者技冶诸家之法,思续文人一脉与延展山水画时代特性的典型作品。
整体而观,王学仲擅长运用个人对传统写意方式的凝练、对自然景象的体悟概括,表述出内心恬静、悠远、旷达的境界:灵活松动的积墨、勾皴点染与书法用笔的结合,山石笔法处理多搭笔、叠笔,树石笔序注重点面层次关系,阴阳处理鲜明,简洁而尤重厚度。这种由浓至淡,从湿到干,清新苍涩,笔墨交融的现场感,塑造出润含春雨、干裂秋风,浑然一体、臻于化境的艺术气象。
△王学仲《宋人词意图》纸本设色
先生一生好游山水,行遍名山大川。《宋人词意图》作于己卯年间,这时,经历过西风日薰、筑波任教的王学仲已卸任中国书协领导位置,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山水画创作中,个人风格日臻化境,技法也更精进纯熟。这种文人写意与写生的适当结合,对先贤成就的集大成,昭示着山水创作的“王家样”已然形成。《宋人词意图》风格延续传统向现代文人画的变革,不拘泥于石分三面、树分四枝的传统程式表达,既有现代构成意识,个人风格烙印凸显的化繁为简,又有传统山水苦营笔法、考究位置的体现。对山水形象和气氛的塑造顺势顺意,层层生发,意境雅厚,无刻意雕琢之感;远山的洗练减笔以少许胜多许法,千岩万壑、目极影尽,这种融洽更加提升了自然造化中山与水的原本韵致。
△王学仲 《山民汲水图》纸本水墨
更为可贵的是,《宋人词意图》中笔墨本体所传递的丰富信息,显示出了诗文家之画有书卷气以气韵重,书法家之画贵乎用笔的双重意义。既有笔之力感,又有墨之润泽,文人气息充沛,林泉诗境是也。中国的古代山水画特别是文人山水,演变发展经历了从外景描绘转向内心表现、从精工细作转向自由随兴的书法用笔过程,并始终具备了“超俗”的信息内核——即人与自然、心与物、道与技合一的摆脱世俗的诗性追求。20世纪,中国山水创作的重要倾向诸如贴近现实生活,内容注重史实、情景的再现表现,难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水画的超逸性质。
时代潮流裹挟之中,虽亦有以文人风书卷气承继为主张者,但王学仲的卓荦不群之处在于将诗意与诗性作为生发之源,由此在观念与形式两个层面上延伸出自我新的审美思想和绘画风格,以“天工”与“清新”的融汇,“写生”与“传神”的备举,“法度”与“新意”的结合达至极境。《宋人词意图》左上题跋引“冷落江天寒食雨,花事关情。池馆昼盈盈。人醉寒轻。一川芳草只销凝。时有入帘新燕子,明日清明”,即是对这幅作品意境的诗性阐释。
△王学仲《杨柳含烟》纸本设色
在文人画面临来自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挑战,继承传统和沿革创新的进程中,王学仲的从艺经历贯穿了改开以来美术传统遭受质疑批判,而后重获发展生机的历史境遇。作者与黄宾虹、傅抱石、陈子庄、黄秋园一道,皆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深刻领悟且保持清醒者,未敢轻言中断中国传统的自律性发展。
纵观王学仲一生,他熟谙西方绘画技术与理论逻辑,正视了外来传入对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刺激作用,同时又基于对中国画传统的深度研究和预估未来潜力的自信,为中西差异找到了一条更为圆融的阐释途径。这与他的“四我”理论——“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所具备的强烈的民族风骨和文化自信,彼此相通、互为心照。作为我国当代美术史上蜚声中外,诗文书画四美俱臻的学者,王学仲的山水画一方面继承了中国画的载道传统,融入追求和个人风格体现,另一方面又为这一艺术门类发展做出了思想与实践双重意义上的杰出贡献。
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所长
孙列
庚子秋于津门黾园
△王学仲《树密千村静大野一夫耕》纸本设色 85cm×59cm
△王学仲《松泉山居图》纸本设色 67cm×45.5cm
△王学仲《天山雪域》纸本设色
△王学仲《生涯四季在荆筐》纸本设色
△王学仲《色不异空》纸本设色
△王学仲《米癫拜石》纸本设色
△王学仲《双鹤图》纸本设色
△王学仲《南瓜白菜农家味》纸本设色
王学仲(1925年—2013年),字黾子,号夜泊(呼延夜泊),晚年又号黾翁。1925年生于山东省滕县(今滕州市),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天津大学教授,兼任南开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和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客座教授。曾任国家文化部国画创作组成员、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联合国世界教科文卫专家组成员。
荣获鲁迅文艺奖、世界和平文化奖、俄罗斯美术研究院院士名誉称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委会荣誉委员、中国文联第七届造型艺术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