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 风范长存
——深切缅怀敬爱的欧阳中石先生
文/张仲亭
文章转载自 大德敦化公众号 艺术与收藏
△欧阳中石先生
惊悉欧阳中石先生去世,心痛莫名,许久难以平复悲痛之情。
闻讯至今,先生的音容笑貌萦绕心中,久久不能离去。近日,有媒体记者采访我,让谈谈和先生的交往,以此寄托哀思。先生是我国书法界的翘楚,是中国书法教育的开拓者,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书法教育事业,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我虽未向先生行拜师之礼,然先生于我的指导和教诲远远超出了平常之师生情。我对先生的思念之心,也远远超出了普通学生对老师的感情。
1994年到2008年,我连任两届济南市书协主席。任职书协主席的14年间,先生都应我之邀,受聘担任济南市书协名誉主席。这期间,得到了先生的莫大关怀。济南市书协那些年组织的重大活动,取得的成绩,与先生的关心和指导是分不开的。
△中石先生为张仲亭先生创意组织举办的“一山一水一圣人”大型书法展题写展名
2009年,我从济南市书协和文联领导岗位上退休以后,组建了济南兰亭书法院。拟以“翰墨颂泉城 齐鲁报真情”为办院宗旨,准备围绕宣传济南、宣传山东开展书法活动。正值我们愁于工作无从下手之际,恰逢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济南召开。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盛大的全运会开幕式大碗幕选用了我的书法作品《望岳》。惊喜之余,我感到这是为宣传济南、宣传山东、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平台。遂向书道好友荆向海、李福增诸位先生提出了宣传山东文化品牌“一山一水一圣人”大型书法系列活动的设想。当时,我们把这个设想向中石先生进行了汇报,请他给予关注和指导。先生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活动伊始,我们提出书法展览的名称是“齐鲁魂”,先生说,“齐鲁魂”固然好,但不如“齐鲁情”更有情怀,更具现代感和时代气息。我们欣然接受了先生的建议。在提及展览题目和内容时,先生又建议说,一圣人不能只选孔子一人,孔子固然是一代圣人,但齐鲁大地自古圣贤多,应选择更多重量级的名士圣贤。于是,一个以书法艺术为载体,宣传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的书法系列活动方案就此应运而生。先生很高兴,主动提出书写“齐鲁情”的展名。最后,先生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你们组织的这个活动非常有社会意义,宣传“一山一水一圣人”,抓住了宣传山东文化的根本,而且只有用书法的形式才能更好宣传这个山东文化品牌。”
在先生的鼎力支持下,以书法艺术为载体,宣传山东文化品牌的三个大型书法系列展览活动拉开了帷幕。从2010年开始,逐年推出。期间,邀请了包括时任中国书协主席的张海先生,现任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等全国近百位书法名家参与,并在2013年第十届艺术节期间,将三个展览整体推出,成为了艺术节的一个亮点,轰动整个书法界。展毕,所征集的近200件书法名家作品,全部捐献给了山东博物馆永久收藏,为齐鲁情展览划上了完美的句号。展览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功,与先生的支持和关心是分不开的。每每忆起先生当时的教诲和指导,怀念感激之情久久难以平复。
△20多年前,中石先生为张仲亭临作题写评语
怀念先生,感恩先生,追思先生。
先生不仅对济南市书协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指导,对我个人书法进步成长的关心和指导也很大,令我终生难忘。1993年,在我尚未任职济南市书协的时候,我的书法尚不够成熟。趁先生来济之际,我把用小楷临帖的三段经典古帖,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和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装帧成册,拿给欧阳中石先生指导。先生看了看后说:“先放我这里吧,我琢磨琢磨。”第二天再见面时,他已欣然题写好了评语:“得乐毅之古貌,端朴直索黄庭之雅韵,秀实至于大令之十三行,亦见娟好,能洗尘去俗已大不易也。”回忆起这件事,我深知这是先生对我的莫大鼓励,为我指明了习书的方向。从那以后,我更加全情投入对书法的学习。这幅在先生的指导下的书法小楷作品入选了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展。这给了我巨大的鼓舞和动力。此后的一段日子,我的书法道路逐渐走宽,遍临诸帖,广纳书法经典,不断丰富自己,书法水平日臻精进,受到社会和各界人士的好评和称赞。感慨之余,我总结自己学书体会,编写了一首打油诗:“幼时习书字慕颜,后涉瀚海路方宽,日日临池数十载,始知书艺精却难。”
△20多年前,中石先生脑溢血出院后将养香山时专门创作小品托人转交给张仲亭先生,可见先生多张仲亭的厚爱
2004年,我又拿一件章草临作请欧阳中石先生指导。先生说,“先不看作品了,我和你说说话吧。这些年你也临习了不少名帖,下了不少功夫,一般性的展览和评奖活动,我建议你不要参加了。你这样子写书法,总是在临这个临那个,在圈里面转悠,很难写出你自己的风格,我觉得你的小楷写得不错,你今后要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楷帖子坚持写下去。你喜欢写谁的小楷呢?”
我说,我还是喜欢王献之的十三行。他说,那你就写十三行吧,坚持下去必有所成。他又问我,行书呢,你喜欢谁的?我说我喜欢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圣教序》,先生说那好,那你就写二王吧。
随后,先生谈到了书法的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古人无,我有。这是乱写;第二个境界,古人有,我无。这是泥古,没有自己的想法。第三个境界,古人有,我也有。我有的古人没有,这样就写出了你自己的风格,兰亭书风,行云流水,雅俗共赏,老百姓喜欢。
△2009年全运会大碗幕中选用张仲亭的书法杜甫诗《望岳》
△张仲亭先生创作的书法杜甫诗《望岳》
我认真听取了先生的建议。之后,我在广临名帖的基础上,把更大的功夫下到了摩习二王书风上。现在回想起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选用我的书法《望岳》也是与先生的影响分不开的。因为选用标准就是“二王书风,行云流水,雅俗共赏”,而这不正是先生给我提出来习书的要求吗?今天看来,《望岳》被全运会开幕式选中,是偶然,也是必然。
如今,先生走了。心中悲痛难以言说,思念之情无以表达,感恩之念更是无法完结。虽然没有正式行拜师之礼,但先生是我学习书法路上的一位贵人,一盏指路明灯,是我心中永远的恩师!组稿/管忠田
△张仲亭先生近照
张仲亭,1947年生,山东济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张仲亭自幼酷爱书法,习书60余年,用功极勤。他的书法以“小楷”见长,全运会“大碗幕”《望岳》为其成名之作。他把书法当作一项事业来做:一是着眼于如何写好中国书法,使之既能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又能让大众看得懂,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尽管习书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他依然坚持学习传统,读帖、临帖,书法水平日益精深。二是思考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书法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他的书法以“小楷”见长,以小楷书写济南泉文化入手。故有“他的书法和泉文化一样,成为济南这座城市的名片”之美誉;他的小楷,兼收传统小楷的正、真、规、范,糅合了“二王”行书的流利艳美,呈现着气息通透而趋向于动态的美感,形成人人喜爱、雅俗共赏的新书风,这是张仲亭先生对书法发展史的重要贡献。他的小楷书法在全国风景胜地多有石刻立碑,这是传承书法、留名青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