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灾妖不胜善政”说

日期: 2020-02-23
浏览次数: 89

孔子的“灾妖不胜善政”说

本文转载国际儒学联合会文章

孔子的“灾妖不胜善政”说


杨朝明:孔子的“灾妖不胜善政”说


  《孔子家语·五仪》篇有一个记载很有意义,尤其其中孔子所说“灾妖不胜善政”特别值得注意。


  该篇记曰:


  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国家之存亡祸福,信有天命,非唯人也?”孔子对曰:“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故天灾地妖,所以儆人主者也;寤梦征怪,所以儆人臣者也。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能知此者,至治之极也。”


  孔子认为,存亡祸福都源于自身,反时反常现象并不能改变国家命运。在他看来,天降灾异、地生妖孽是用来儆戒人主的,各种梦异和怪诞的征兆是用来警戒人臣的。为国者更应思“善政”,实行清明之治,不让反时反常的现象改变国家命运。灾异妖孽哪能胜过清明的政治,不好的梦兆怎能胜过良好的品行。明白这个道理,为政治国应当谨慎戒惧,无畏困苦,不惧灾难,以求国家大治。


  人有时会面对自然的、人为的种种灾难,每当此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人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还是积极主动,努力作为?在通常的认识中,孔子一向重视天命。在孔子那里,“天命”的含义比较复杂。孔子说到“天”很多,“天”对于人的生死寿夭、吉凶祸福、尊卑贵贱、贫富穷通,乃至国家盛衰存亡,具有某种决定意义。它无形无影,飘渺虚幻,却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它仿佛又能主宰世间的一切,可以洞悉事理,秋毫必察。“天”有时性情乖戾,恣意肆虐;有时又好像懂得是非善恶、真假美丑。


  春秋以来,思想领域继续进步,人们人为“天道”捉摸不定,应当更多地重视人间,重视民生。在春秋前期的鲁国,有一年发生了大旱,鲁僖公要烧死巫师和尫者,认为旱灾与他们有关。大夫臧文仲认为这不是防备旱灾的办法。主张致力于修理城郭,在民艰于食的情况下,稍给民食;再降低饮食标准,节省开支,致力于农事,使农业不因天旱而荒废;劝人分财施舍。这才是救荒之策。臧文仲重民务实,僖公这样做了,这年虽有饥荒,却没出现乱政。


  对于“天”和“天命”的看法,孔子也与春秋以来的进步认识相应。郑国人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正是人们对“天道”认识的概括。由对“天”的认识,决定了对“天命”的态度。在孔子看来,“天”与“天命”不可捉摸,应用心致力于人事,此即所谓“尽人事而知天命”。


  孔子认为必须“知天命”,他因为“知天命”而敬畏天命,从而从容不迫。他自称“五十而知天命”,又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这样,孔子主张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孔子说“存亡祸福皆己而已”,“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可见,与重视天命相比,孔子更注重人事,更主张尽人事以待天命。


  在孔子“知天命”之后,荀子有“制天命”的提法,二者是一致的。《荀子·天论》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说文解字》说:“制,裁也。从刀从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断。”“制”与“裁”可以互训,因而,后人多将“制”、“裁”连用。关于《荀子》的这句话,唐代学者杨倞注解说:“颂者,美盛德也,从天而美其盛德,岂若制裁天之所命而我用之。谓若曲者为轮、直者为桷,任材而用也。”清朝学者王先谦《荀子集解》也这样理解。在传统上的理解上,“制”有利用、顺应、顺势之意,并没有“与之对抗”、“斗争”、“征服”的意思。与孔子一样,荀子也并非单纯地去适应自然,而是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实际反映了荀子对于天命自然的态度。


  但是,无论对孔子还是对荀子,人们的认识往往出现偏差。对荀子所说的“制天命而用之”,后人理解却衍生出“控制”、“征服”、“制服”、“战而胜之”等意义,进而理解为“人与天斗争”,又出现了“人定胜天”的思想。“人定胜天”应该在顺应和遵从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积极作为,努力作为,而不是硬上、胡来、蛮干。例如有人认为这是说“顺从天,而歌颂它,哪如控制天命而利用它呢”。“利用”“顺应”则可,“控制”“对抗”则不可!


  但是,在实际上,将“制”字理解为“制裁”、“控制”,是今人的主流看法,由此,荀子也被看所谓“人定胜天”或者“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其实,人在自然面前往往显得十分渺小,违背自然规律,常常遭致失败乃至灾祸。


  那么,人何以能够“胜天”呢?在新出土的战国竹书文献《郭店楚墓竹简》中有《穷达以时》一篇,给人以很好启示。该篇开头就说:“有天有人,天人有分。察天人之分,而知所行矣。有其人,亡其世,虽贤弗行矣苟有其世,何难之有哉?”“有天有人”就要明于“人之分”,“天”与“时”十分重要,“人”的因素同样重要。《穷达以时》成篇年代早于荀子。在郭店楚简入土的时代,“天人之分”一类的概念在当时的楚国已经传播。也就是说,“天人相分”的观念应当像“天人合一”那样历史悠久。


  孔子与荀子都主张“明于天人之分”,这也是人类遵循自然规律,从而“制天命而用之”即顺天命的前提。无论“知天命”还是“制天命”,当然都不是单纯谈论“天命”,他们关注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或者说,无论孔子还是荀子,思索的根本问题都是当时社会的政治问题。


  后世所谓“人定胜天”思想当然不是空穴来风,可以说也渊源很早。据《逸周书·文传》,殷商末年,周文王就曾说:“兵强胜人,人强胜天,能制其有者,则能制人之有。”这是说,有时候人多不如兵器优,天灾不如人心齐,做好自身比什么都重要。显然,这里的“人强胜天”同样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作者:杨朝明,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孔子研究院院长】


BLOG / 相关微博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9 - 11 - 24
彭门导师吴泽浩先生书画展在济南举办11月23日电 11月23日,由山东省社会科学发展交流中心、山东新闻书画院主办的孔子礼赞—吴泽浩书画展暨艺术研讨会在济南举办。在活动现场,吴泽浩先生介绍了他的创作初衷,他说,创作孔子题材作品,是一种责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工作者更应该重温和弘扬经典,通过传统笔墨来展现孔子伟大的一生,讲述中国故事。活动现场,有艺术家,也有被吸引来一饱眼福的观众,整个书画展分为七个部分,共80余件作品,第一部分:大哉孔子篇皆为六尺至八尺整纸大作,其中包括《尼山夫子洞》、《大道之行》、《曲阜大成殿》、《鲁国河畔春来早》、《南山有竹》、《夹谷会齐》、《石门山著易经卜辞》、《奔驰列国十四秋》、《杏坛霞光》、《一盏明灯著春秋》、《落日辉煌》、《尼山月圆》等12幅人物山水精品。第二部分:孔子一生篇。浓墨重彩娓娓道来的孔子伟岸生命旅程、传奇人生——《颜母泉畔》、《叔梁纥力托悬门》、《夫子洞传说》、《叔梁纥与颜徽在》、《颜母哺育》、《尼山牧归》、《孔子与亓官氏》、《喜生孔鲤》、《骑术高超》、《泰山望吴》、《暴雨祈天》、《观物欹器》、《问道老聃》、《子见南子》、《闻韶于齐》、《孔子与左丘明》、《大司寇诛少正卯》、《坠三都》、《又梦周公》、《踏歌而行》、《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悲哀麒麟》、《结庐守墓》等24幅四尺整纸佳作。第三部分:孔子六艺篇。涵盖《礼》、...
2
2020 - 02 - 20
抗疫日记 | 援鄂医疗队员马文浩和他的同事们(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武汉爆发疫情以来,全国各地已有多批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本篇的主人公是山东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的彭门弟子马文浩。让我们根据他所分享的内容,走近战“疫”第一线。工作感受 根据马文浩的介绍,虽然全国各省(除湖北外)的病例增长数量已经下降连续十几天,但湖北的疫情局势仍然相当严峻,我们需要有严肃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当提到第一天正式投入工作时的情景,他说道:“今天上班第一天,整体感觉情况不是特别的乐观,但目前大多数病人的病情还不是很严重,不过明天会转过来两个病情严重的病人。”同时,他也提到,一线医护人员需要穿戴厚厚的防护服,整体感觉又闷又热,喘不过气来,并且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全身冒汗,汗水流个不停。此外,由于所在医院尚未配备护工与保洁人员,也需要他们来承担相应的工作。工作环境提到工作的环境,马文浩说:'因为整个大别山医院还在修建当中,没有修建完毕,条件还不是特别的好;人员、物资也相对不足;除此之外,由于医疗器械来自各个医院,千差万别,需要重新学习、熟悉。”不过,他也相信随着人员与物资的不断到位,这些情况会得到很大的改观。当地居民对山东的医疗队十分感激。他说:“不管是普通人还是病患,对咱山东这边救援队都感谢;一个做维修工作的黄冈当地人,看到我们之后,谢不离口,甚至能在眼里看出他的那种感激。”工作日记致敬逆行...
3
2020 - 11 - 21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更好研究《孔子家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视频观看请点击下列文字:更好研究《孔子家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编者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今年以“传习经典融古慧今”为主题,以中华传统文化推广为重点。晒书活动启动仪式在曲阜孔子博物馆举行。中国古代先贤探索晒书、曝书之法,肇始于周汉。每年农历七月七,都有晒书的传统。古人晒书是为了防潮防蛀,更好地保护书籍,又逐渐涵养了独特的书籍文化。那些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籍得以世代相传,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这些典籍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我们应该如何传承经典、活化经典呢?闪电新闻独家推出《大家话经典》专栏,众多知名文化使者分享他们的晒书感悟,让我们一起传承经典、活化经典!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7日讯. “看到孔子研究院的成果中有《论语》和《孔子家语》,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接受闪电新闻独家专访时谈起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时的情形。“这两本书,《论语》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孔子家语》相对来说就陌生一些。事实上,《孔子家语》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它记载的内容和《论语》性质相同,但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具体。”杨朝明院长介绍到,《孔子家语》的字数超出了...
4
2023 - 08 - 14
导读           一个地区的文化繁荣程度与否,可与这一地区出现的名人多少直接相关。曲阜是我国古代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地区涌现出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象群星一样,闪烁在中国历史的上空。孔纬孔纬,字化文,孔子四十代孙。唐宣宗朝状元。《阙里文献考·子孙著闻》说:孔纬“父遵孺,华阴丞,纬少孤,依诸父温裕,多与有名者游,故才誉早成。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擢进士第。”孔纬的父亲孔遵孺是华阴县的县丞,死于华阴任上。孔遵孺去世的时候,孔纬年龄尚小,他的叔父温裕官至天平节度使,堂叔孔温业做过吏部侍郎、太子宾客。孔纬藉叔叔们的余荫,结识了不少达官贵人,年龄不大,便有了名声。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孔纬参加省试。帖经、杂文、时务策三场考试下来,共录取进士三十名,孔纬高中榜首。后又经过吏部考试,孔纬被委任为秘书省校书郎,掌校勘典籍。孔纬任秘书省校书郎不久,“东川崔慎由表置幕府。从崔,铉淮南复从。”(《曲阜县志·孔纬传》)孔纬又在剌吏崔慎幕下为官,崔慎改任河东节度使,孔纬乃旧相随。懿宗咸通四年(863年)五月,冯翊(今陕西大荔)人杨状出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臣之一。他奏请任命孔纬为长安尉,主管长安县的治安。僖宗初年,孔纬出任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佐官,职司监察。“纬器志方雅...
5
2024 - 01 - 26
孔昭曾,原名栗,字又荃,号少云,孔子七十一代孙。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辛卯科举人,历任内阁侍读,广饶招远县知县,曲阜孔学总会会长等职。孔昭曾著有《曲阜圣迹古迹择要略考》《续修曲阜县志》《晋游草诗集》《公余草诗集》《窗稿诗集》《浣花草庐诗集》《潜园诗草》等。孔昭曾居住在曲阜城内的龙虎街。八岁丧父,由其母魏氏抚养成人。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博闻强记,学识渊博。光绪十七年(1891年)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侍读,分省补用知府,有“小举人”美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孔昭曾应聘为曲阜官立四氏师范学堂首任监督(校长)。到任后,他主持兴修校舍,聘定教员,招收学生,于次年二月正式开学,这就是曲阜师范学校的前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秋,他被调任广饶知县。民国初,又转任招远县知事山东省公署财政科科长。不久回到曲阜,在孔府协助衍圣公孔令贻主持祭祀活动,并长期负责孔府接待文牍等工作。1934年,孔昭曾应县长孙永权之邀,担任《续修曲阜县志》分纂。后因县志总纂荷泽名儒李经野未如期到任,经县志委员会公推孔昭曾为代总纂,历时半年,完成《续修曲阜县志》八卷。这期间,他还担任曲阜孔学总会会长一职。孔昭曾青年时代就酷爱书画艺术,对欧颜米蔡以及汉魏六朝诸家书法碑帖研究致深,独具心得,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同时,他还兼善绘画,长于山水人物花鸟小品。并工诗词精考据,著作甚丰。《曲阜圣迹古迹择要略考》,是孔昭曾...
6
2024 - 03 - 16
1937年2月,由孔德成主持纂修的《孔子世家谱》告成,这是继孔德成结婚后,孔府里迎来的又一个喜事。此次修成的《孔子世家谱》,可以说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孔氏全国合族大谱。从民国九年(1920年)开始纂修,经十七年努力,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完成,方大功告成。这次大修族谱,开始是在陶夫人的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民国九年(1920年),“十月,老太太召集合族公议拟定孔氏行辈二十字,咨部备案。”民国十一年(1922年),“五月,老太太令族长传谕六十户调查各户世系,造册呈送,预备修谱。”1928年,在民国政府工商部长孔祥熙的支持下,成立了“曲阜全国孔氏合族修谱办事处”,简称“谱馆”。8岁的衍圣公孔德成任总裁,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了办事处,村庄、街道设立通迅处。1930年,夏历十月初十日正式告庙开馆,除了孔德成任总裁外,日常工作则由孔传堉及四十员中的孔印秋、孔继伦主持,办公地点设在大堂、二堂、三堂。纂修家谱,历来被孔氏家族当作“家门大典”。认为“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是“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昭穆,备遗忘,”强化宗法,保持门阀的重大盛举。清顺治年间六十六代孙衍圣公孔兴燮说,修谱可使“世系详而渊源决,可以作孝,合远为近,合散为聚,即分而千其人百其人胥以吾一人之心视之,可不谓仁焉!长长幼幼,弟也。为大宗,为小宗,粲乎秩然,费敢以冒越也。”嘉庆九年(1804年)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镕在...
7
2024 - 07 - 13
泱泱国风——我看两《唐》剧杂感在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活动中,天津市放出了两道异彩,国风泱泱,光灿夺目,这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历史古装话剧与《唐风宋韵》诗歌电视片。我说是两道异彩,当然是从我个人的欣赏角度出发的。作为观众,有的热爱《渴望》,有的也可以热爱其他,所谓各花入各眼。若从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着眼,那么两《唐》剧的意义与价值,则是更不待言而自明的。特别是对当前不少青少年而言,说严重些,他们已处于民族文化的荒漠之中,他们每日所大量接触到的,不是剑仙武侠,就是谋杀格斗一类的东西,青年人所能接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已经是相当弱了。我敢肯定地说,两《唐》剧并没有像一些热门戏能够风靡一时,那样受到人们的赞赏,其中既有个属于接受美学方面的限制,也是受一度忽视民族文化的影响。这就是我为什么称天津电视与话剧界所推出的两《唐》剧为两道异彩的原因。由赵大民编剧并任复排导演的古装剧《唐明皇与杨贵妃》,经过他与他的夫人李郁文女士长期酝酿构思,把这1200多年之前的生死恋情,变为一出话剧。他把真实与荒诞,历史与虚构,话剧与歌舞互为沟通,并起用了两个相隔88年的李隆基与白居易相互对话,互有诘难,李隆基错怪白看他是个酒色之徒,白则辩白说他所写的乃是真实的爱情,而最富有浪漫诗意的是由盛变衰的一株老梨树参与了人物对话,并作为全剧的纽带。梨树似乎是“白头说玄宗”的宫女,它历阅事变的过程,发出深沉的浩叹。它借...
8
2024 - 07 - 13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1]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2],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Mencius, having an interview with the king Xuan of Qi, said to him, “If you are going to build a large mansion, you will surely cause the Master of the workmen to look out for large trees, and when he has found such large trees, you will be glad, thinking that they will answer for the intended object. Should the workmen hew them so as to make them too small, then Your Majesty will be angry, thinking that they will not answer for the purpose. No...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