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孔克坚、孔希学对话碑

日期: 2025-01-08
浏览次数: 0

   刘岩  贾国俊

曲阜碑刻如林,勒石内容浩瀚繁杂。这不,走进衍圣公府二门内侧就立有6通碑石,其中,门东南角并不高大但意趣盎然的明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与孔克坚、孔希学对话碑》格外引人注目。因其语言简洁明了,不加修辞,行文如同对白,后世俗称“白话碑”。碑刻内容分上下段落,其上,为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与孔子五十五代孙衍圣公孔克坚的谈话记录;其下是洪武六年,朱元璋和孔克坚儿子孔希学的对话。两段对话风格迥异,表现出不同的历史底色与语境。

孔府立此碑的用意不言而喻,那么,明太祖朱元璋究竟与这块碑文有着怎样的联系,碑上的对话又隐藏着一段什么样的历史隐情呢?

原来,朱元璋未建立明朝初始,先后灭掉了陈友谅、张世诚两股劲敌,接着挥师北上,横扫中原,直捣元朝大都。大军北上行进中,过境兖州,兵屯休整。一天,朱元璋走出军帐,只见谋士刘伯温正凝目东视,自言自语道:“面东,夫子故里也。” 刘伯温见朱元璋前来,忙施礼对其言道:“夫子,圣者。古今帝王无不以其之道来树建霸业。主帅理应前去曲阜祭奠一下才是。”他的话打动了朱元璋的心,他当真想前往曲阜祭奠。可是,主帅不能随意离开军营,这对战事不利。怎么好呢?老谋深算的刘谋士说:“不如把衍圣公孔克坚邀来兖州,委以官职,以示眷顾。”朱元璋采纳了这个建议。当即修书一封,差人送往孔府。

且说当世衍圣公孔克坚,本是元朝礼部尚书,眼看元朝气数将尽,便辞去了朝廷官职隐居家中。当他收到朱元璋差人送来的书信后,心中暗想:朱元璋出身寒微,充其量不过是个草莽英雄,未必能有什么大作为。于是以身体有病为由,回绝了他的邀请。

事过一年,朱元璋却黄袍加身在南京称帝,此时他想起刘伯温在兖时的话语和孔克坚拒邀之事,心中不免悻悻不快。于是,执意下诏要孔克坚觐见。这时,孔克坚又觉得朱是造反成帝,属大逆不道之辈,不应与之为伍。但又惧怕朱元璋的皇威,只好假托有病,派儿子孔希学前去朝见。朱元璋见孔希学前来,认为是对自己极大地不敬,非常恼火。于是,另起诏书给孔克坚,曰:“闻有风疾在身,未知实否?然彼孔氏非常人也。彼祖宗垂教于世,历数十代,每每宾职王家,非胡君运气,独为今日之异也。而若无疾称疾以慢吾国,不可也。谕至思之。写完敕谕,余气未消的朱元璋心里想:“你个孔克坚居然看不起我,我虽出身庶民,可是历史上从庶人当上皇帝的,刘邦不也是这样的吗?你说你有病在身,糊弄鬼呢。”

孔克坚接到朱元璋这份恩威并施的“敕书”,看了之后身上惊出了一身冷汗。是福是祸?他是坐立难安,度日如年不如日夜兼程地赶往南京觐见。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1368年11月14日,朱元璋在谨身殿内热情地接见了前来朝见的孔克坚。此时的朱元璋神态和蔼,没有一点不高兴的意思,甚至微笑着看着孔克坚。战战兢兢的孔克坚施礼完毕,不敢多说一句话,甚至不敢多做一个多余的动作,顺从地立在原地。朱元璋见此情形,语气亲切地向孔克询问道:“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孔克坚赶忙回答道:“臣五十三岁也。朱元璋脸上微微地笑了一笑,又说:“我看您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您勾当。您常常写书与您的孩儿,我看他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您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您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的法度,如何中?您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与我朝代里,您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不好?”随后,便退了出来。为了表示尊孔崇儒的诚意,朱元璋当即赐给孔克坚宅一区,马一匹,米二十石。

二十日回阙里前,朱元璋又叮咛孔克坚父子:“少吃酒,多读书”。

朱元璋称帝后,言谈话语仍不失布衣本色,对自己提三尺剑取天下,由农民而称帝的历史毫不避讳。从召见孔克坚的“面谕”中,既可看出朱元璋这位庶民皇帝的声容笑貌,也可看出他的大度胸怀。

洪武三年(1370年)春天,孔克坚在京师病重,朱元璋派人前去慰问。因病情较重,朱元璋于是特诏护送其回乡,并赐白金一百两、文绮八端。

从上面朱元璋对孔克坚的厚待中,我们可以发现朱元璋虽然是农民出身,但也懂得要想一统天下,长治久安,其根本在于安民。而安民的政治手段自古首推崇礼的孔子,所以抓住了孔子,如同寻找到安身立国之本。

而接下来朱元璋又与孔克坚的儿子孔希学之间发生了一些怎样的故事呢?

洪武六年(1373年) 八月二十九日,,孔希学为父守孝期满后,进京谢恩,朱元璋召见了孔希学。朱元璋亲切地问道:“尔年几何?”。孔希学说:“臣三十又九”。又问:“今去尔祖孔子历年几何?”孔希学答:“近两千年”。朱元璋又语重心长地对孔希学鼓励地说道:“尔年近四十,志虑渐凝定,见识渐老成,正好读圣人之书,亲近明师良友,蚤夜讲明道义,必期有成学。学成之后,四方之人知尔之能,俱来执经问难,且曰此无愧孔氏子孙者,岂不美欤!然四体之动乃德之符,步履进退亦必用安详,不可欹斜飞舞,久久心孰,遂为端人正士。朕今婉曲教尔,尔其自择,还家亦以此教子孙可也。勉之哉!勉之哉!”。听了谕示后,孔希学赶忙叩头辞谢退了下去。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不能也不敢妄加删改。回到曲阜后,孔希学马上组织人力把朱元璋的谕示刻成碑文,立于二门之内,以朝夕警戒自己及其子孙。当然,其用意不乏炫耀的成分。

对话碑上孔希学谨记:“谨备书如右,装演成轴,归家严置堂中,俨如对越天威无咫尺之间。天语谆谆,亦朝夕在耳,誓于修身缮性,日致其功而不敢有负于圣恩云。”

此后,孔希学每次进京朝见时,朱元璋都派人前来慰劳,安排馆舍食宿,赏赐各种物品。

这幢“白话碑”用的元明时代的白话,文字通俗流畅,生动地体现出皇帝与圣人家的关系。它向人们揭示出历代帝王为什么尊崇孔子和孔子嫡裔如何依附于封建帝王的两个重大关系。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
亲,扫一扫<br/>浏览手机云网站
亲,扫一扫
浏览手机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