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族 | 林庙祭祀(一)

日期: 2018-03-31
浏览次数: 67

祖庙祭祀


祭孔,也称祀孔,是为尊崇与怀念孔子而举行的仪式。

孔庙祭祀分为释奠仪、月望行香仪、岁时常祭仪、告祭仪、祭中兴祖仪、皇帝亲祭大典、御遣官祭告等种类。释奠每年举行四次,规定在每季度的仲月,也就是二月的上丁日举行,因此,也称“丁祭”。

孔氏宗族 | 林庙祭祀(一)

▲祖庙祭祀

丁祭的程序最为复杂,所有参加祭祀的官员、族人、执事等等,均需在祭前三日开始沐浴斋戒。临祭之日,设钟鼓于杏坛,鼓三通后,祭仪正式开始。先由掌宰官瘗毛血迎神,由太祝、太史接神至殿内。衍圣公依次在孔子及四配神位前上香、奠帛、献爵、读祭文,然后行初献、亚献、终献礼。再行饮福受胙礼,由太祝代表神向衍圣公赐福酒和胙肉。最后送神出殿,并将供馔送至瘗所瘗埋,把帛和祝文送到燎所焚烧。在衍圣公行献礼的同时,在十二哲、两庑、启圣殿、崇圣殿、家庙等处,都有分献官分别行献礼。

月朔释菜仪,是一种简单的祭祀,每月初一在孔庙举行,人数不多,且只行一献礼。月望行香仪,是每月的十五,举行的祭祀,规模同月朔释菜仪一样。岁时常祭仪,又叫家祭,供物与释菜礼相同,行三献礼,每年元旦、正月十五、端阳、中秋、重阳、冬至、岁除共七次,在孔庙家庙和崇圣祠举行。告祭仪,指的是,凡衍圣公家中有事,则奉祝文告于家庙。

在诸多类型的祭孔活动中,皇帝亲至曲阜举行的祭孔大典,是最隆重,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种祭孔活动。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共有十二位皇帝,二十次亲临曲阜,对孔子顶礼膜拜,使曲阜这座东方圣城,更加令人瞩目,也使孔氏家族,增添了许多光彩。另外,还有一些御遣官员经常来祭孔。现在孔庙内保存了很多关于历代帝王祭祀孔子的祭文碑刻。

在祭孔的仪程中,有“启户”与“合户”、“瘗毛血”与“望燎”、“迎神”与“送神”之分,这是人神“精神交会”的重要形式和过程。又有“进馔”与“撤馔”、“三献”与“饮福受胙”等,这又是人神“经物交会”的重要形式和过程。通过仪式性的效果,以迎神和送神队伍,强化敬神,并予拟人化的效果。神在不可知的天上,透过大成殿以外的空间,迎接神灵。送神后,亦将对神的祝文、陈拜的帛等,通过焚烧的形式送予神。

祭祀人员,要对孔子行“三跪九叩”之礼,三跪九叩,也称三跪九拜,是清代才产生的一种礼法,与历朝历代的礼法都不甚相同。明代的最高礼节是五拜三叩之礼,这不仅适用于国内,也适用于与诸藩国的关系上。清廷定鼎中原后,在许多方面都承袭明制,但也尽可能展现其不同于明朝的一面。于是,五拜三叩,变成了三拜九叩。通过三跪九拜,在纵横两个领域的推广,以一种贯穿“身、家、国、天下”的同构体系得以在人的心中产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顶礼膜拜,一般百姓也得以在心目中产生对所有权威,对所有在上者的敬畏感。也正是如此,这种礼节所产生的敬畏效应才显得那么深不可测。这种仪式动作,再配以一套儒学的宇宙观,每一个动作便成了一种具有宇宙意义的象征,而敬畏感也得到进一步的上升。虽然,三跪九拜这种礼法,到清代才产生,但其跪、叩、舞拜却带有鲜明的古礼成分,应是中国古礼的延续和继承。

祭孔要燃烧香烛,这是祭祀神灵必不可少的内容,其目的就是,使香的烟气,上升到天上,让在天上的神灵,闻知祭祀者的虔诚之心。

古礼祭拜,应备俎,为表示牲洁礼诚,故有奉毛血及瘗毛血的仪式。祭孔仪式的太牢,是事先陈设,毛血也是事先陈设,于仪式中将毛血敬告神灵后,埋于土中。瘗,有埋葬的意思,同毛血由礼生恭谨捧举,掘土埋葬,以虔敬告神。另一方面,依传统礼俗,祭祀都以畜,畜以大地上成长,宰畜牲以后,将毛血埋于土中,以营养土地,有回报大地,以及让土地继续提供万物养分,使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作用。

“迎神”和“送神”的路线,颇为讲究。迎神时,迎神队伍,两行相对,鱼贯出孔庙大成门的左右门。当迎接孔子神灵后,两队并列,改由中门进入大成殿。送神时,则正好相反,由中门中阶出,恭送孔子神灵离开后,送神队伍再由左右门回复。“迎神入”及“送神出”,在其意义上是出于护神随行,突出主题,故神走中门,以示诚敬。

“进馔”,是呈献祭品供神灵享用。呈献的祭品,先已陈设于供案上。实际上,进馔这个程序,由神位前礼生将神案上供馔之祭器,有盖者掀开,无盖者,则象征性的稍稍移动,仍放置原处。而“撤馔”,则由执事、礼生将各神位前上供馔之祭器有盖掀开者,盖回原位,无盖者象征性的稍移位置。

“饮福受胙”也是祭祀当中的古礼之一。正献官随引赞升东阶,来到大成殿的香案前,接爵、受胙,行礼后,由西阶回到原位。古者祭祀时,没有雕像或画像,而是以近拟受祭者形貌相近的人,称为“尸”,入座受祭,祭完了以后,“尸”即以酒肉还敬主人,将“福”赐于祭品中。祭祀者饮酒,并将祭肉带回家,代表接受神灵的祝福。

祭孔中的祝文和帛,必须焚烧,这叫“望燎”,当祭祀典仪完成后,太祝生双手捧着祝文主、太史生双手捧着帛。正献官随引赞肃穆虔敬地出大成殿,至于燎所,焚祝文及帛。遥望燎所焚烧祝文及帛,以至诚地完成致祭及送神仪程。在整个仪式过程中,“人与神”达到了交会与沟通的目的。

孔庙大成殿前,是一个大型露台,露台是祭祀孔子时奏乐歌舞之处。祭祀活动需要一定的环境,为之渲染气氛,于是便出现了祭孔乐舞。鲁哀公十七年,将阙里巷内孔子的三间故宅立以为庙后,孔子的后裔及弟子,就常常在庙里演奏乐舞,以追思和颂扬先祖的功德,这是祭孔乐舞的最初形式。

祭孔乐舞是由乐、歌、舞三部分组成。乐、歌在历代的祭孔活动中都被普遍采用,而专用的祭孔舞蹈,却只有在隋、唐、明、清等朝代的祭孔活动中广泛采用。祭孔仪程中,始终合有乐歌,只有在初献、亚献、终献等三项仪程中表演舞蹈。初、亚、终三献,是祭孔仪程的高潮部分。祭孔舞蹈分文舞和武舞。宋、金、元三代的祭孔仪式上,只有乐歌而无舞。至明代后,虽恢复了舞蹈,但通常只有文舞,而不衍行武舞。祭孔乐舞规模宏大,有八佾舞和六佾舞的不同形式。

祭孔舞蹈虽无情节,但非一般的情绪舞蹈,它以中、和、衹、庸、考、友、六德标准,为舞蹈语言基础 ;运用援、受、辞、让、谦、揖、拜、跪、顿首等舞姿,以及举、衡、落、拱、呈、开、合、并等舞具动势,在思想内容方面集中体现了“德”,在形式方面突出体现了“礼”。它是历代帝王推崇儒学,宣扬宗法思想和伦理道德的一种形式。在艺术方面它承袭了“中和”之乐的美学观点,是我国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雅乐舞。

1957 年 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文化局及曲阜县文化部门组成“孔庙乐舞委员会”,整理孔庙乐舞,按祭孔乐舞的原来程序、规模,进行了恢复排练,于 4 月 7 日在孔庙大成殿前举行了两场完整的礼乐观摩表演,130 余人参加。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成纪录片。

西汉高祖十二年,刘邦亲赴阙里祭孔,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第一例,这预示着儒家思想即将登上统治舞台。可惜,他却在五个月后崩于长乐宫。然而他的曲阜之行,却为后世崇儒重道启开了先河。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 :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祀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在刘邦之后,经过修养生息的“文景之治”,他的曾孙孝武皇帝刘彻终于在古代的中国,第一个树起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旗。刘邦始创祭孔,史不绝书,儒家认为,“汉家四百年命脉全在于此”。话虽过头,但却寓有一定的道理。

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五年(29 年)十月,击败董宪后,刘秀过阙里,命大司空宋弘祭孔子。东汉开国君主刘秀,实是将孔子的儒家思想进一步深化的推动者。建武五年,时郡国尚未悉平,刘秀亲赴青徐督军会剿。在东海郡昌虑,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滕州东南,击败董宪部,留大司马吴汉进剿董宪残部及刘纡、庞萌等异党,转徇彭城、下邳,取道驾临鲁城。刘秀与文武百官于十月到达阙里,依照高祖皇帝的礼仪,命大司空宋弘率群臣,以太牢祭祀孔子。刘秀亲坐孔子讲堂,瞻仰孔子生前遗物,向群臣讲述孔子的生平和主张。当他看到孔子弟子居住的“内”中的子路室,以及子路练武的“拈丁石”时,便向臣属们说 :“此吾太仆之室也。太仆,吾之御侮也。”刘秀这话的意思,实为赞许太仆如子路一样忠贞不渝。

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 年)二月,明帝刘庄东巡狩,三月至曲阜祭祀孔子。古时阙里庙宅寿堂的西间供奉孔子,面朝东。明帝进入庙堂后,百朝西向孔子拱立,群臣立于中庭,面北而立,皆行礼再拜。刘庄亲自进爵酹酒,然后面朝南,坐在“孔子”跟前,命皇太子、诸王在夫子面前说经书。汉明帝刘庄在阙里祭孔,不仅在中国历史上首创帝王御孔子讲堂说经讲筵,这一实质性的崇儒重道之举,同时,也开启了后世以孔门弟子从祀于孔子的先例。

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 年)二月,章帝刘炟东巡狩,三月至曲阜祭祀孔子。刘炟以太牢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接着,他又召见孔氏家族男子年 20 岁以上者 63 人,赐以儒巾儒服和酒饭,并赐褒成侯孔损及诸孔氏男女钱帛,授二十代孙孔僖为郎中,将供于孔子位前的牺尊、象尊、山尊、雷尊、太尊五件祭器及明水瓶瓶留于庙中。章帝刘炟临幸阙里,开后世帝王祭孔用乐、赐孔氏巾服、留祭器于庙、授孔氏为官的先河。

东汉安帝延光三年(124 年)二月,安帝刘祐东巡狩,三月至曲阜祭祀孔子。刘祐到曲阜后,除仿照先帝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外,连鲁相、鲁县令、县丞、县尉以及孔氏亲属、妇女、鲁中儒生,都予以召见,并各有赏赐。这在历代帝王幸鲁史上尚属孤例。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 年)四月,孝文帝元宏至曲阜祭祀孔子。元宏率领百官驾临圣人故乡鲁城曲阜,驻跸两天,亲祀孔子,封授圣裔,修墓树碑,其尊孔崇儒的盛举被载入史册中,《魏书》中记道 :“诏选诸孔宗子一人封崇圣侯,邑一百户,以奉孔子之祀。命兖州为孔子起园柏,修饰坟垅,更建碑铭,褒扬圣德。”可以说,这是继东汉之后,沉寂 370 多年以来,曲阜阙里最为隆重的盛典。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 年)正月,高宗李治封禅泰山,二月至曲阜祭祀孔子。李治一行浩浩荡荡,绕道曲阜,来到“燕寝荒芜”的阙里,亲自拜谒了“余基尚在”的孔子遗祠,并到孔林“瞻望幽墓”。他“抚事兴怀”,以孔子“厥为师友”,诏令追赠孔子为“太师”。又见当时的“庙堂卑陋”,令兖州都督、霍王李元轨监督营修,同时,免孔氏子孙赋役。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 年)十一月,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至曲阜祭祀孔子。李隆基驾幸孔子宅,命礼部尚书苏颋,以太牢祀孔子,免近孔子墓五户赋役,长供洒扫。诏令孔家每代长子承袭封爵,兼赐一子官职。并赋诗以抒发对孔子的敬重。祭拜孔子还京之后,李隆基于开元二十年九月,钦颁祭祀孔子的释奠仪,名为“开元礼”,定天下诸州县,祭祀孔子用八笾、八豆、二簠、二簋、三俎,如同祭社稷的礼仪。二十二年,诏撰释奠乐章。开元二十七年加封孔子为“文宣王”,孔子的嫡孙为“文宣公”。改庙堂中的“孔子”由原先的坐西面东,改为坐北面南,两京孔子庙牲用太牢,乐用宫悬,舞用六佾 ;州、县牲用少牢,不用乐。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 年)五月,太祖郭威克兖州,六月至曲阜祭祀孔子。在班师回京的路上,郭威专程经曲阜去拜谒了阙里孔子庙。这时的孔庙在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时,已扩建为有殿、有庑、有门共三十余间,颇具规模的庙宇了。当他到孔子祠堂去行礼时,左右慌忙劝阻说 :“天子不当下拜。孔夫子不过是周朝的陪臣,何劳陛下亲拜他?”郭威说 :“这是哪里的话!孔夫子乃百世帝王师,谁敢不敬?”于是,这位九五之尊的皇帝屈膝下拜,行了叩头大礼。接着,又到鲁城北的孔林,亲拜孔子墓。敕令兖州知州颜衎负责修缮孔庙及林墓,严厉禁止樵采孔子林庙里的树木,还将祭奠孔子所供的金花银镂祭器留赐孔庙中。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 年)十月,真宗赵恒封禅泰山,十一月至曲阜祭祀孔子。赵恒在孔庙祭拜行礼后,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 ;追封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齐国公,母亲颜征在为鲁国太夫人,妻子亓官氏为郓国太夫人 ;加封孔子弟子兖公颜回为国公,费侯闵损等为郡公,成伯曾参等为列侯。增加孔庙庙产,赐孔家钱三十万,帛三百匹,祭田百顷。特许孔家自行造酒以奉祭祀。赐了忆庙《九经》、《三史》和太宗御书 150 卷,及一批祭器,置于庙中书楼上收藏。又给孔庙守兵四十人以为守卫。

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九月,爱新觉罗·玄烨南巡岱宗,后幸江南,十一月至曲阜祭祀孔子。十七日,玄烨銮驾浩浩荡荡的到达曲阜。衍圣公孔毓圻率孔、颜、曾、孟、仲五氏翰林院五经博士及各氏族人、曲阜官绅耆老至县界接驾。玄烨驻跸行宫后,太常寺官员于行宫拟定行礼仪注,皇上行两跪六叩头礼,不用乐。玄烨不允,说“尊祀先师,应行三跪九叩礼,用乐!”

十八日清晨,玄烨身穿龙袍,乘舆出行宫,进入孔庙,至奎文阁前降舆。赞引官、对引官恭导皇上,由奎文阁入至黄幄内少憩。然后出幄,至盥所洗手后,由赞引官、对引官恭导进大成门,由中门入,至杏坛前的拜褥前侍立。

释奠仪式是按照迎神、上香、奠帛爵、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等繁琐的程序,在肃穆庄重的乐舞中依次进行,仪程中,玄烨及百官要行三跪九叩头礼,并要频繁地往返于大成殿和杏坛之间。释奠大典结束后,玄烨又到诗礼堂,听孔氏后人孔尚任、孔尚鉝进讲的经书。

清高宗弘历,先后九次亲诣阙里祭祀孔子。在曲阜的历史上,他是亲临曲阜次数最多的一位皇帝。这无疑是证明,他是一位非常尊孔重道的皇帝。从至今他存在孔庙的御书匾联、咏诗题赋,可以看出这位满清皇帝的深刻用心和他所奉行的治国方略。

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是弘历第六次驾临曲阜的时间,这是最隆重的一次,也是最具特殊意义的一次。这年二月,弘历奉其母崇庆皇太后,巡幸山东,恭诣泰山祝嘏。然后驾临曲阜,这次来曲阜恰逢皇太后八十寿年,因此圣典尤隆。御路两旁建造了接驾亭及戏台。衍圣公孔昭焕率所属官员、族人及庙庭佃户人等“胪欢称祝,以抒诚悃”。按照旧例,举行了隆重的释奠大典,弘历亲向孔子行三跪九叩头大礼。当看到孔庙中所陈祭祀礼器“不过汉时所造”时,特令“仿太学之例,颁赐内府所藏”姬朝铜器十事”,供列庙庭,“以副朕则古称先至意“。这就是如今珍藏于孔府中的“商周十供”。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