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 鲍姓

日期: 2018-03-30
浏览次数: 35

导读

身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们的姓氏从何而来?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又出现了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呢?本号“百家姓”系列推送带您走进历史,探寻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姓氏之谜。


鲍姓源出

鲍姓主要有姒姓、伏羲氏后裔、鲜卑族三种源出。


百家姓 | 鲍姓


一、源出姒姓

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之后,以邑(国)名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记载,春秋时期,夏禹的裔孙姒敬叔(杞公子)仕于齐国,被赐封食采于鲍邑(今山东济南历城),其儿子姒叔牙以邑名为自己的姓氏,称鲍叔牙,尊称鲍子,他以知人善交著称千古。鲍叔牙,公元前?~前644年。自青年时期起,鲍叔牙即与管仲相交为友,深知管仲之贤。起先鲍叔牙于事公子小白,管仲则事于公子纠。后在周庄王姬佗十二年(公元前685年)为争夺齐国君位,管仲箭射公子小白中钩,及至公子小白于抢先回国即位,是为齐桓公。鲍叔牙后来被齐桓公任为国相,拟任鲍叔牙为上卿。他力劝齐桓公将囚拘的管仲开释,使之代己位,而以身下之。流传千古的成语“鲍子遗风”、“管鲍之交”,便是源于他们二人之间的友谊故事。二人相佐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业。故而,后世言人之相知,必称管鲍,世传美谈。在齐桓公执政时期,齐国空前强大,而鲍叔牙深知管仲有非凡的治世才能,始终如一地礼让、尊重、信任。管仲曾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在鲍叔牙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其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世代相传为鲍氏,史称鲍氏正宗。


百家姓 | 鲍姓

△鲍叔牙

二、源出伏羲氏后裔

庖牺氏,即远古第一帝伏羲氏,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唐朝学者司马贞在《三皇本纪》中记载:“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北魏时期的著名学者郦道元在《水经注·渭水》中也记载:“故渎东迳成纪县,故帝太皡庖牺所生之处也。”清朝学者王念孙在《读书杂志·淮南内篇·季子》中也记载:“伏牺字,《汉书》皆作宓。庖字古读若浮……浮、宓声相近,故宓牺或作庖牺。”庖牺氏,就是远古第一帝伏羲氏,是为其别称之一,他教会人类烹食而餐,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蛮荒状态,因此被称为庖牺氏。

“庖”字,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鲍”有通假之义(注:鲍的繁体字“鲋”),因此在庖牺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谐音字“鲍”为姓氏者,或称鲍氏。

三、源出鲜卑族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北魏王朝代北地区的鲜卑族俟力伐氏(俟力发氏)、鲍俎氏随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南下,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后在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改汉姓为鲍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鲍姓名人

本期百家姓为大家介绍的鲍姓名人是东汉开国功臣鲍永。

鲍永出身仕宦之家,其父鲍宣,曾在西汉哀帝时任司隶校尉,被王莽所杀。

鲍永年轻时亦被王莽派人追杀,幸得当时的上党太守苟谏保护,才免于一死。国仇家恨,迫使他走上了反抗王莽政权的道路。他在上党郡为吏时,就常在太守苟谏面前谈论西汉末年政局,表示自己反抗王莽的决心。苟谏死后,鲍永被郡中举为秀才,但他一心报仇,没有应征去做官。

王莽的统治,终于导致了西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鲍永眼见复仇的时机已到,便迅速参加了“绿林”农民起义军。刘玄更始二年(24年),鲍永被“绿林军”起用,任为尚书仆射, “行大将军事,持节将兵,安集河东、并州、朔部,得自置偏裨,辄行军法。他在河东一带平定了号为“青犊”的一部农民起义军,被刘玄封为中阳侯。

光武帝刘秀即位后,鲍永又被刘秀征用,任为谏议大夫。由于他本是刘玄的属将,刘秀对他并不信任,总让他在战争的前线,去完成一些艰巨的任务。当时,刘秀坐镇洛阳,与长安赤眉军对峙,急欲攻下关中。向西进军时,在怀县(今河南省沁阳县)遇到绿林军的阻击,连攻三日不能攻下。于是,刘秀就派鲍永率军攻击怀地.因为鲍永在绿林军中威望较高,所以他到那里后,不费一兵一卒,就说服绿林所置河内太守归服了刘秀。之后,他又被刘秀任为鲁郡太守,平定了鲁地的割据势力。刘秀统一中原后,鲍永先后被任为扬州刺史、司隶校尉,兖州刺史等职,后病卒于兖州任上。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


编辑:李懂浩

审核:高天健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