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族 | 始祖孔子(五)

日期: 2015-04-23
浏览次数: 152

晚年境况

季康子请孔子回鲁国,一方面是因为孔子德高望重,让孔子在国外长期漂泊,舆论对鲁国的执政者不利 ;另一方面,季康子深知孔门弟子中确有一批德才兼备者,这些人才如果鲁国不用,其他国家就会用,那对鲁国是不利的。因此季康子才派人把孔子请回鲁国。

经过多年的奔波,周游列国归来的孔子已经失去了从政的热情,他开始潜心整理文化典籍,删定了《诗经》、《尚书》,订正了《周礼》、《乐经》,编修了《春秋》,为《易经》作传,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保存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此时的孔子已年近七旬,但他的本性并没有因为历经磨难而改变。其性情老而弥坚、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季康子派人接回孔子,本想重用他,但是由于孔子并不支持田赋改革,就放弃了重用孔子的计划。

原来,季康子想实行名为田赋的征税方法,他派冉求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以不懂做答;冉求问了三次,孔子依然未予正面回答。冉求说:“子为国老,待子而行,答之何子之不言也?”(《左传·哀公十一年》)您是退休的卿大夫,对于这种国家大事,你为什么不发表意见呢?孔子私下对冉求说:“求来!女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而砥其远迩;赋里以人,而量其有无;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其岁,收田一井,出稷禾、秉刍。缶米,不是过也。先王以为足。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矣;若欲犯法,则苟而赋,又何访焉?”(《国语·鲁语下》)君子办事情,要用礼来衡量,施舍要多,办事要适中,赋敛要少。如果这样,按照原来的办法也就足够了。如果没有礼来制衡,贪得无厌,即使按照新的田赋方法征税也是无济于事。季孙氏如果想合乎法度地做事,有周公的典章制度在那里;如果想随意行事,又何必征求我的意见。

孔子一向反对加重人民的剥削,这次由于刚回鲁国,因此没有公开反对,只是私下表示了不同意见,当然他也希望通过冉求让季康子知道自己的意见。

但是,季孙氏听不进孔子的意见,照常实行田赋法征税。孔子很愤怒,由于他无法反对季康子,就责难帮助季康子的冉求,公开宣称冉求不是他的弟子,鼓动其余的弟子羞辱他。孔子虽未正面和季康子发生冲突,但季康子知道与孔子不相为谋,因此不再考虑重用孔子。

从那以后,孔子对季康子不再抱任何希望,他对季康子逐渐由私下不满转向公开批评甚至当面指责。季康子向孔子多次问政。第一次比较客气,“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季康子问如何才能使人民严肃认真,尽心竭力、互相劝勉。孔子说,你对人民恭敬庄重,人民就会严肃认真;你孝敬父母、慈爱幼小,人民就会竭心尽力;你选用贤能来教育人,人民就会互相劝勉。

季康子又问孔子的弟子是否能从政的问题。“季康子问,仲由可以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季康子问,仲由可以从政吗?孔子说,仲由办事果断,处理政事是可以胜任的。又问端木赐是否可以从政?孔子说,端木赐通情达理,处理政事是可以胜任的。再问冉求能不能从政?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处理政事也是可以胜任的。

季康子问,杀掉坏人亲近好人怎么样?“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孔子说,为什么您治理国家一定要杀人呢?您存心向善,老百姓就会一定向善。君子的品德就像风,老百姓的品德就像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

季康子又问如何使政治端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孔子说,正直就是端正。您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

季康子问强盗太多怎么办?“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窈。”(《论语·颜渊》)孔子直接指责他,如果您不贪财。就是奖励他们,他们也不会去偷去抢。由于孔子总是批评季康子,又处处和他对抗,从此再也未能获得重用的机会。

鲁国不重用孔子,孔子也不想再从政。他清醒地认识到,在当时的环境下,自己的政治理想已不可能实现,他只能寄希望于弟子、寄希望于后世,所以他将晚年的精力全部放在教育和整理文献上。


孔氏宗族 | 始祖孔子(五)

△孔子删述六经

晚年的孔子遭遇了许多不幸,最大的不幸莫过于许多优秀年轻的弟子先他而去。

公元前 481年,弟子颜回去世了。颜回家境贫困,勤奋好学,对孔子亦步亦趋,孔子曾表扬他“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颜回去世时仅有 42岁,英年早逝,情何以堪,孔子哭得非常悲痛,连呼,老天要我的命呀!弟子们说,老师太悲痛了。孔子说,不为这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尽管如此,孔子对其葬仪仍然严格按照礼制,“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徙行也。”(《论语·先进》)颜回的父亲希望孔子卖掉车,以制备棺椁来安葬颜回,孔子认为不合礼制,他说,我的儿子去世的时候,也是只有棺没有椁,我也没有将车卖掉为他买外椁。因为我是个大夫,出门不能没车。弟子们想厚葬颜回,孔子也没有同意,但是弟子们还是厚葬了颜回,孔子很内疚地说,颜回把我当父亲看,我却没有把颜回当儿子对待,葬仪不合礼制这不是我的主张,是弟子们擅自为之。

第二年,卫国发生了政变,忠心耿耿的子路在政变中被杀。公元前 496年,太子蒯聩因对南子不满,策划将她杀死,但计划失败,后逃亡他国。三年后,灵公去世,蒯聩的儿子登上国君宝座,十二年后,蒯聩在其姊帮助下潜回卫国挟持外甥孔悝政变,将儿子出公赶出国外。孔悝的家臣栾宁派人将变故告诉了子路,子路马上赶往国都,在城门外碰到出逃的同学高柴,高柴劝子路不要进城自找祸难。子路说,吃人家的俸禄就不能躲避祸难。子路进了城,到了孔悝处所大门,守门的公孙敢也告诉他不要进去,子路说,我享用了他的俸禄,就一定要解救他的灾难。趁使者出门的机会进了大门。到了劫持孔悝的高台前,子路说,太子是个没勇气的人,如果放火烧台,烧到一半,太子就会放了孔悝。蒯聩很害怕,就派石乞、孟黡下台攻击子路。交战中,用戈砍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当戴冠而死。于是去结帽带,结果被砍成了肉泥。

孔子听说卫国发生政变,就说,高柴会回来的,子路是一定会死的。结果不幸言中,孔子知道子路被砍成了肉酱,立即叫人将厨房的肉醢倒掉。

在此时谢世的还有孔子另一个弟子冉耕。《论语·雍也》曰:“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冉耕身患重病,可能是传染病,所以孔子前去探望时没有进屋,只是从窗子里抓住他的手,非常惋惜地说,这是命啊!这样的人竟然得了这种病!这种人竟然得了这种病!

鲁哀公十四年,鲁国围猎,打死一头怪兽,孔子专门去看,认为是麒麟。麒麟是一种瑞兽,只出现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期,乱世出现就会被杀害。孔子悲伤地说,黄河里不出现神龙背负河图,洛水里不出现灵龟背负洛书,我就离辞世不远了。天下清平无望,孔子绝望了,连正在编写中的《春秋》也停下了笔。


孔氏宗族 | 始祖孔子(五)

△获麟绝笔

同年齐国的陈恒杀死了齐简公。孔子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他斋戒三天,请求鲁哀公出兵讨伐陈恒;但鲁哀公认为鲁国虚弱,无法战胜齐国。孔子认为齐国有一半人不支持陈恒,因此鲁国能击败他。鲁哀公就说你去告诉季孙氏吧,孔子知道此事无望,就走出鲁哀公的宫殿,对别人说,我必须直言,因为我是一个大夫啊!

公元前479年4月,孔子生病,子贡前来看望。孔子正拖着拐杖在门口散步,他看到子贡就说,你怎么来得这么晚?然后长叹一声唱起了歌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孔子家语·终记解》)泰山就要倒了,梁柱就要断了,哲人就要死了。泪随歌下,然后告诉子贡做的梦:夏代人的棺材停放在东边的台阶旁,周代人的棺材停放在西边的台阶旁,殷代人的棺材停放在两个柱子之间。我坐在两个柱子之间接受祭奠,我原来是殷代人啊。孔子认为自己即将辞世。7天后,孔子就真的去世了。

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亲自为孔子致吊唁的诔词 :“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左传·哀公十六年》)子贡听了哀公的诔词后说 :“君其没于鲁乎!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失志为昏,失所为愆。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一人,非名也。君两失之。”(《左传·哀公十六年》)国君恐怕不会在鲁国寿终正寝吧。老师曾经说过,丧失意志就叫昏乱,丧失名分就叫过失。活着的时候不能任用,死了以后才致词悼念,这是不合乎礼制的。自称“一人”,这是不合乎名分的。在这两方面国君您错了。事实证明子贡的判断的准确性。11年后,鲁哀公被三桓驱逐逃往越国,客死在那里。

孔子去世后,丧事是由弟子们料理的。孔子被葬在鲁国北的泗水南岸,弟子们为孔子守墓三年。守墓期满,弟子们相对而哭,道别而去,部分弟子留在了鲁国,唯有子贡在孔子墓侧守墓六年。在给孔子守墓同时,弟子们都从自己的家乡带来树种栽植在孔子墓周围,所以孔林里树木种类繁多。孔子死后,其弟子和本地人有一百多家迁移到孔子墓附近居住,形成了村落,名孔里。人们按时在孔子墓前祭祀,鲁国的儒生们也在孔子墓前举行乡饮大射的礼仪活动。孔子的后世子孙亡故后也埋葬在孔子的周围。从汉代开始,统治者开始派人保护孔林。经过历代扩建,到清康熙年间孔林已占地三千余亩,有长达七公里的围墙。

孔子的故居也被改作庙宇,收藏了孔子生前使用过的衣服、帽子、琴、车子和书籍。西汉时期,高祖刘邦路过曲阜时亲自用太牢祭祀孔子。以后许多皇帝纷纷效仿,东汉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安帝刘祜、北魏孝文帝元弘、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后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圣祖玄烨、清高宗弘历都亲自到曲阜祭祀孔子。孔庙经历代王朝保护维修,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已成为世界上延续时间最久的庙宇。

历代王朝在尊崇孔子的同时,也对孔子的后裔倍加礼遇。汉高祖刘邦始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主管祭祀孔子和看护孔子林庙的事务。此后代代加封,相继被封为褒成君、褒成侯(汉)、宗圣侯(曹魏)、奉圣亭侯(晋至陈)、崇圣侯(北魏)、恭圣侯(北齐)、周国公(北周)、绍圣侯(隋)、褒圣侯、文宣公(唐)。公元 1055 年,宋仁改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衍圣公的封号历经金、元、明、清流传下来。1935 年因共和体制下不能保存封建爵号,便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奉祀官。历代统治者还为孔子的嫡孙修建了府邸,宋代以后称为衍圣公府,习惯上称为孔府。现在孔林、孔庙、孔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巨人。作为一个思想探索者,孔子最大的影响是开启和创立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学说。儒家学派是中国思想史上绵延最久、体系最庞大、对社会历史结构的作用力最深广的学派。作为一个文化巨人,孔子及其思想则对中华民族独特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孔子的思想和主张,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之中。

孔子也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名人。

自汉唐以来,儒家典籍就渐次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文化、伦理和风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入的影响,形成了“孔子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孔子及其思想也随之越过重洋,传入西方,并在西方产生广泛的影响。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孔颖达解释说:“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世,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孔子因立德、立功、立言而不朽,成为世世代代人们尊崇的至圣先师。


原载于孟继新《孔氏宗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李懂浩

审核:龚昌华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