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庆寿:中国古代祝寿礼俗

日期: 2014-11-14
浏览次数: 1028

古人如何庆寿:中国古代祝寿礼俗


古人如何庆寿:中国古代祝寿礼俗


 作者:彭庆涛  郭云鹏  高天健   来源:彭门创作室

 

 

在中国传统养老礼中,祝寿礼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寿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和精神追求,我国古代的“五福”,即福、禄、寿、喜、财五种人生追求,其中便有“寿为先”的说法,足见古人对“寿”的重视。此外,蟠桃盛会、八仙庆寿等神话传说,彭祖、寿星等经典的年画、窗花形象,无不体现着古人对长寿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在此环境下,人们庆祝寿诞以寄托希望老人长寿的愿景,由此便产生了祝寿礼俗。

我国祝寿礼俗的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献酒上寿”这样原始的祝寿活动。《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即在一些宴饮的场合,由地位较低的人向地位较高的人敬酒,并祝其长寿的仪式。但需注意的是,这种“献酒上寿”并不是在受祝贺者生日时举行,多带有政治或娱乐目的,且只在上层贵族之间流行,因此只能看作是祝寿礼俗的雏形。

真正举行庆生仪式,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先民本无庆生习俗,因为古时医疗尚不发达,生产对于母亲来说是一大考验,许多人由于难产或是产后虚弱染疾而去世。因此古人将生日视为母亲的受难日,时至今日,依然有此说法。既是母亲受难之日,又怎能大张旗鼓去庆祝?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试儿”习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曾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刀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几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设宴享焉。自兹以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意为江南地区在小孩周岁时有试儿的习俗,男孩用弓箭刀笔,女孩则用刀尺与针线,再加上一些食品与珠宝服饰之类的物品,共同置于几案上。根据小孩抓取的物品,去判断小孩的特性是贪或廉、愚笨或聪慧,之后便与邀请来的亲戚举行宴会。这一仪式过后,如果双亲健在,则要在生日时举行宴会,意为感谢父母,而非庆祝自己生日。不过有一些缺乏教养之人,即便亲人已逝世,依然在生日举行宴会,饮酒作乐,丝毫没有感伤父母的情意。如此一来,生日时宴会的目的便从感激父母转变为庆祝自己生日,即便有人对于这种庆生活动加以批评,但无法扭转这一礼俗的变质。

促使人们逐渐开始庆生的因素,还有佛教的影响。南北朝时期,佛教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庆祝佛诞的活动便因之在全国普及,每逢佛诞之时,信徒将佛像请到街上游行,且举行盛大的浴佛仪式,气氛如节日一般。在庆祝佛诞氛围的影响下,人们对生日的看法也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逐渐萌生了庆生是好事的想法,为庆生礼俗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皇家的庆生活动,也是推动庆生礼俗发展的另一因素。民间崇信佛教的风俗,逐渐影响着统治者,南北朝乃至隋唐时期,多有皇帝崇信佛教。再加上佛陀释迦牟尼的在当时可译为“圣人”,而当时帝后也被尊为圣人,因此“帝佛合一”的说法便广泛流传。既为佛庆生,那为皇帝庆生的活动也变得理所当然。玄宗时期,天下一片太平,人们沉浸在盛世的景象之中,因此玄宗于开元十七年大举庆生,并将自己生日定为“千秋节”。玄宗此举是第一次将皇帝生辰定为节日,标志着庆生活动的官方化、合法化。自此,上行下效,社会各阶层也跟着庆祝生日,庆生礼俗也随之形成了。

寿礼属于庆生礼俗的一部分。庆生的称谓根据年龄不同与所差异,小时候庆祝诞生的仪式只是过生日,由长辈送米粉或衣物鞋帽以示庆贺。中、青年生日,一般不大举庆贺,民间有“不三不四”的说法,指的便是二十、三十、四十这段时期不庆寿。此外,由于“四”与“死”谐音,四十做寿也不吉祥。真正开始大举庆生,需要到了一定年龄,此时的庆生便可称为“做寿”了,子孙给老人祝寿,也是孝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为老人做寿,一旦开始,便不得中断,以示长寿。由于每年都有生日,皆可做寿,但太过频繁举行庆典不免会令人生厌,因此要分小庆和大庆。平常没有阶段意义的年份为小庆,只需相对简约地庆祝一下便可;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年份,具有一定纪念意义,便要相对隆重地庆祝。通常整寿的庆祝较为盛大,即年龄为整数,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但某些地区庆祝整寿并非真正逢十,而是提前一年,在逢九之年庆祝,因为九在十个数字中数值最大,人们为讨个吉利,故形成了这种“庆九不庆十”的风俗;另一说法是因为天妒寿星,逢九庆祝是为让上天忽略寿星将过整寿;还有人说人生逢九即为生死关,此时对外宣称过整寿是为了瞒天过海。当然,无论说法如何,其本意皆是希望老人健康长寿。除整寿外,若年龄为七十七、七十三、八十四、八十八、九十九,也可庆祝得较为盛大。

六十岁称为花甲或还历,因为古时以干支纪年,从甲子开始,六十年为一个周期,这一周期便称为一“甲子”。人逢六十,刚好过完一个周期,再加上此时一般头发已花白,因而称之为“花甲”。而还历也是由干支纪年而来,历即为干支,六十岁时即将回到出生时的干支,因此称为“还历”。七十岁称古稀,因杜甫有诗曰“人生七十古来稀”而得名。七十七称喜寿,因为“喜”字的草书形似“七十七”三字的连写,故名。八十为大寿,此时子女要隆重庆祝老人高寿。八十八称为米寿,因为“米”字写起来像是“八十八”三字组成。九十九称白寿,因为“百”字少一横即为“白”。此外,七十三、八十四也是比较重要的寿辰,谚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到了这个年龄,子女担心老人健康而相对紧张,平时对老人加倍呵护,祝寿时要买活鲤鱼为寿礼,鲤鱼擅跳跃,吃了鲤鱼,就会跃过这道坎儿,获得平安健康。

举行祝寿礼的仪规虽无一整套严格的程序,但大致还是有一定章法的。准备祝寿礼,首先要寄帖发函,当决定为老人做寿时,由其子女,亲属出面,发请贴。接到邀请后,被邀请者准备贺寿礼。最常见的祝寿礼物有寿星、寿糕、寿烛、寿面、寿桃、寿联、寿屏、五瑞图、“寿”字吉祥物等,也有送鸡鸭鱼肉的。寿星或是塑像,或是画像,有男女之别,男为南极仙翁,女为麻姑献寿。寿桃一般用面自己蒸制,也有用鲜桃的。寿屏即古时用来分隔房间的屏风,其上可裱糊书画或雕刻图案,内容往往与祝寿有关,如书写一些赞颂性或祝福性的话。寿礼上用红纸剪成“寿”或“福”字粘上,寓意长寿幸福。

祝寿之前,主办人设立寿堂,寿堂南墙上挂有红绸,上书“寿”字,也可用百寿图代替,两旁挂寿联,上悬寿幛,其他寿联可挂在其余墙壁上,寿联题辞内容多为四言吉语。寿堂地上铺设红地毯,寿堂正面的墙壁之下摆一张方桌,上面摆放祝寿用的寿桃、寿面及鲜花、水果等。方桌上还要摆放寿烛,而寿堂的两边则摆放客人坐的椅子。寿堂布置完毕,便把寿星请到上屋席位,其他按辈份落坐。宴席除有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外,必有长寿面与寿桃。由于面条是长条形的,象征长寿,因此吃寿面尽量要不将面条咬断。而桃自古便有辟邪功能,再加之王母蟠桃可以延年益寿的传说,更是寿宴所必需。宴席上,大家向寿星敬酒,因“酒”与“久”谐音,就成了“长久”,象征寿星长命百岁的意思。

寿宴之外,还要向寿星行礼。行礼时,寿星老人身穿新衣,朝南坐于寿堂之上,接受亲友、晚辈的祝贺和叩拜。古代祝寿的行礼仪式主要是:同辈抱拳打躬,晚辈鞠躬,儿孙辈行跪拜礼。祝寿活动结束后,寿星要适当给儿孙或客人一些回礼,常有银戒指、小红包等。

祝寿时少不了献祝寿辞,与之相关的庆生文学便应运而出。祝寿辞,是指在寿典上向寿星所献之辞,故也叫寿文。形式多有祝寿诗、寿序、寿联等。其内容一般是对寿者的经历、业绩、品德进行叙述和赞颂,表示良好的祝福。祝寿诗自唐代便盛行,宋代也有写词贺寿的。明代出现寿序,内容大体是为何庆祝某人寿辰,或是表达对寿星长寿的祝愿。寿联盛于清代,即以对联形式贺寿,具体内容可分男寿或女寿,不同年龄的寿辰也有不同内容。关于庆生的文字,书写时要注意避免一些不吉祥的字,如“卒”、“死”、“绝”、“终”、“止”等。即便所送寿礼,也要注意避免这些字眼,如钟表之类的物品,便容易使人联想到“送终”,即是不吉利的了。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