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薄云天,古人如何结拜为兄弟

日期: 2014-10-29
浏览次数: 273

义薄云天,古人如何结拜为兄弟


义薄云天,古人如何结拜为兄弟


作者:刘岩 孟祥明 刘欢     来源:彭门创作室

 

结义,又称结拜、拜把兄弟,也称拜把子。源于三国时代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生死与共兄弟的故事。久而久之,遂演变成一种具有人文色彩的礼仪习俗,贯穿着儒家“义”的思想。

《三国演义》在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

后来,人们对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桃园三结义”推崇备至并加以仿效,结义之风遂流行开来。一些志趣、性格等相近、互相投缘的人,通过一定的形式,结为兄弟姐妹般的关系,生活上互相关心、支持帮助,遇事互相照应。这是一种具有人文色彩的礼仪习俗。

“结义”的重要内容,在“义”上。

“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述了“义”。

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论语·阳货》:“君子义以为上。”《论语·卫灵公》:“君子义以为质。”孔子认为,“义”和“勇”应该联系在一起,《论语·阳货》:“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勇而无义是盲目的、不道德的行为。但他也反对见“义”不为的人。孔子还认为“义”和不正当的“利”是相对立的,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后儒对孔子的思想作了发挥。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说:“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旧时,结义要经过一个礼仪程序:首先要选择吉日良辰,在一个大家都认为较适宜的地方,如祠堂等,上挂关公等神像,下摆祭品,以及一只活鸡和“金兰谱”。“金兰谱”每人一份,按年龄大小为序写上各人名字,并按手印。仪式开始后,每人拿一炷香和“金兰谱”。然后,杀鸡放血,鸡血滴酒中,先洒三滴于地上,最后以年龄大小为序,每人喝一口,剩下的放在关公神像前。这种形式,有的也叫“歃血立盟”。结拜仪式后,参与结拜人之间即以兄弟姐妹称呼,意味着生死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凡遇婚丧喜庆、过年过节等,均以兄弟姐妹关系来往。

“金兰谱”也叫“兰帖”。即“义结金兰”之意,典出《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由于旧时结拜之风甚炽,“兰帖”需求增多,市上便有印制好的“兰帖”由商家出售,需用者在空白处自己填写名字及有关信息即可。如民国时期商家出售的一个兰帖:

“共和立国,天下为家。出门同人,朋簮协吉。雷陈志趣,管鲍襟期。用证兰盟,互通芳谱。

“〇〇〇字〇年〇岁〇年〇月〇日〇时生,〇〇省〇县人,现居〇〇,职业〇〇,曾祖〇祖〇父〇母〇,兄〇弟〇姊〇妹〇妻〇,子〇,女〇。”

帖中所使用的语言,也充满了交情和义气。

“天下为家”,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明李贽《焚书·何心隐论》:“孔子之道,其难在以天下为家而不有其家。”

“雷陈”,东汉雷义与陈重的并称。据《后汉书·独行传》载,雷义与陈重为同郡人,二人友好情笃,乡人谚云:“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后用“雷陈”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隋史祥《答东宫启》:“情喻雷陈,事方刘葛。”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自古道胶漆的雷陈,也不似你这般合意。”《品花宝鉴》第一回:“这颜庄在日,与士燮既係郎舅至亲,又有雷陈至契。”

“志趣”,就是意向、志向和情趣。《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十一年》:“恪分遣轻军先至河上,具舟楫以观龛志趣。”陆游《七月二日夜赋》诗:“鄙人志趣在渔樵,四十年来负圣朝。”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俱系天台县人氏,幼攻诗书,长同志趣。”《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吴有太宰伯嚭者,其人贪财好色,忌功嫉能,与子胥同朝,而志趣不合。”

“管鲍”,即管仲和鲍叔牙。旧时常用以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典出《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管仲,名夷吾,颍上人。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管仲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对他并无怨言。后来,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待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的智谋而称霸。管仲常说,我当年贫困时,与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因此,天下人赞美鲍叔慧眼识人才。

“襟期”,就是襟怀和志趣。北齐高澄《与侯景书》:“繾綣襟期,绸繆素分。”《北史·李谐传》:“庶弟蔚,少清秀,有襟期伦理,涉观史传,兼属文词。”明唐寅《游焦山》诗:“乱流寻梵刹,洒酒泻襟期。”清王晫《今世说·容止》:“梁苍岩襟期瀟洒,意度廓落,大类坡仙。”另外,“襟期”还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许。元袁易《寄吴中诸友·冯景说》诗:“早託襟期合,能容礼法疏。”清陈梦雷《绝交书》:“廻思十载襟期,恍如一梦,人生不幸,寧有是哉!”

通过这份“兰”,不难发现,到了民国时期,这种结拜之风,依然很盛行。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