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的故事·诗礼庭训

日期: 2024-12-23
浏览次数: 0

诗礼庭训


孔子弟子的故事·诗礼庭训


张博斐  郭云鹏  彭庆涛

 

时光穿梭千年,定格于孔子家里。一日,孔鲤恭敬地快步从庭前走过,站在庭上的孔子唤他,问曰:“学诗乎?”孔鲤对曰:“未也。”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孔鲤退而学诗。几日过后,恰是同样情景,孔子又问:“学礼乎?”鲤对曰:“未也。”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孔鲤退而学礼。“诗礼庭训”这一幕记载于《论语·季氏篇》,是通过陈亢和伯鱼的交谈加以呈现,使“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一厚重的话语得以流传千年。原文如下: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或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陈亢为何会对伯鱼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子亦有异闻乎?”作为孔子的弟子,询问孔子的儿子是否受到父亲与众不同的传授。这多少带有一些冒昧和失礼,甚至是对孔子的不尊重。但他却这样做了。欲解疑惑,需深入了解此人。

陈亢其人,字子元,一字子禽,为孔子弟子,在做单父宰时,施德政于民,受到人民的爱戴和广泛的赞誉。明代学者顾龙裳游蒙城清燕堂时,写有《公堂清燕》诗,其中“缅想鸣琴治邑时,雍容雅化坐无为”一句便是颂扬陈亢施行德政、不用刑罚、公堂鸣琴、无为而治的政绩。《礼记·檀弓》中也曾记载,在家兄死后,嫂子和家宰商量要为陈子车举办殉葬礼,而陈亢则强烈反对用活人为其殉葬,认为此做法是不合礼法的。由此可见,陈亢是一位有很高的个人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的人才。但从其他的一些事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陈亢“有趣”的一面。

在《论语·子张》中,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又见《论语·学而》中,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第一问,不禁令人错愕。一代圣人,竟受到他人质疑,怀疑自己的贤能不如弟子!但在错愕之余,我们同样敬佩其敢于质疑圣人的精神。再问,是对孔子关于了解各个国家政事的思考,陈亢善于观察、探究、总结的形象瞬时跃然纸上。在与孔鲤对话后“陈亢退而喜”也十分耐人寻味,一个“退字,一个字,生动地体现了陈亢的小心思。从伯鱼的回答中有所收获,并没有当面点明,而是等到回去之后暗自高兴,这也是陈亢的有趣之处。同时,陈亢问伯鱼一个问题,却收获了“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三点知识,这也和孔子所谓“举一隅,反三隅之语恰合,可见陈亢“功力”之深厚。总之,陈亢其人,有修养之性,有治世之才,又不乏质疑之精神,探究之意识。因此,对伯鱼提出“子亦有异闻乎?”的这种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问及答,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就无法与他人进行很好的交谈;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这是孔子对其后人的教诲,其价值可见一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也就是思想纯正。品《诗经》,我们可以感受思妇的幽怨,也可以体会战士的豪情。我们能够和诗人心灵相通,用心去交流、去领悟。《诗经》的美,就在此处。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真可谓是一部旷古绝伦的百科全书!学诗,感受诗之美,培养情操,修身养性;学诗,领悟诗之睿,通晓万物,丰富人生。正因为如此,孔子不仅让伯鱼学诗,更让他的弟子学诗,发挥其独特而强大的教育作用。

与此同时,在孔子看来,“礼”在培养人才和教化民众方面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学礼,人无以立。对自身而言,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生活方式等的集中体现,是由内而外所散发的出来的,是无法从表面伪装的。无论是君臣之礼,还是孝悌之礼,都有一套固定的规范。“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的是同样的道理。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带来的是战争,是死亡。当然,这是孔子时代的礼,部分已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但是,无论是多发达的现代社会,礼都是不可或缺的。小到待人接物之礼,大到国家外交之礼,时时刻刻与我们共存。一言以蔽之, 如《左传》所言:“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诗”与“礼”作为提高道德修养的两条重要途径,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以诗正言,以礼正行,二者相辅相成,人方可成为君子,社会才能和谐运行。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一厚重的话语,不仅施惠于孔鲤,施惠于孔子弟子,更是作为孔府的家训传承千年。正如明代万历年间颁布的《祖训箴规》中所提到的“诗礼传家”、“礼门义路”。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孔氏族人,严守学诗学礼的家训。不忘初心,代代传承,才有了孔氏家族上千年的兴盛不衰,更为中华民族积淀了优秀的道德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礼庭训”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善于思、乐于学的陈亢,看到了认真听从教诲的孔鲤,更看到了诗礼并行、有教无类的圣人孔子。他们谈论着《诗经》之言,践行着《礼记》之义。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个时代的一颗星,闪烁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光芒,并将光芒传至后世。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