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故事二则
王凡 郭云鹏 彭庆涛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惟我先圣孔子,道高如天,德厚如地,教化无穷如四时。”孔子不仅是儒家的开山祖师,他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公开教学的教育家,最先把古代氏族贵族所专有的诗、书、礼、乐这类学问教与弟子,不问来学者出身贵贱,实行“有教无类”把官学变成私学。作为中国师道之源和教育的先行者,孔子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孔子盖弟子三千焉,教之以诗书礼乐之学,其中更有七十二人身通六艺,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他们各有专攻,德行出众,雕鹗鸾凤各自飞,不尽相同。他们有的才思敏捷,能言善辩,如子贡;有的治理有方,才智过人,如宓子贱;有的为人刚直,侠肝义胆。此番回望何悠悠,今人追忆古贤人,我们回看历史,品先贤风采,赏君子之才。
子贡出使
端木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公元前484年,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当时的鲁国虽然在诸侯国之中上有一席之地,但是面对强大的齐国还是无能为力的,当鲁国朝野上下因战争的到来而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子贡为救鲁挺身而出,出使齐、吴、越、晋四国。
当时鲁国面对强大的齐国、吴国、晋国,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弱小的一方,子贡先说服田常攻打吴国,接着又劝服吴国救援鲁国,为了让吴国放下警惕,后又只身前往越国说服其暂时不要攻打吴国,最后又来到晋国,让晋国做好准备抵御吴国的进攻。作好这些谋划之后,形式果然像他预料的那样发展下去,最终吴国灭亡,齐国动乱,晋国变得强大,越国成为了霸主,而鲁国也得以在众多诸侯国当中存活了下来。子贡这一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形势发生了相应变化,十年当中,齐、鲁、吴、晋、越五国的形势各自有了变化。
子贡能言善辩、应对如流,凭借对四国国君内心的分析以及利用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演说才能,引祸水于外转,使得四国国君对他的利害分析深信不疑,并纷纷采纳他的主张。司马迁曾写:“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高度评价了子贡此次的出使。
子贱巧谏
宓子贱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他师从孔子学艺,深入钻研行政理论,被后世认为是以劝导教化治理国家的历史名人。孔子称赞:“子贱,君子哉!”由此可见他也是一位德行出众的贤人。
鲁君让宓子贱去百姓怨声载道的亶父之地任邑宰,他恐怕鲁君听信别人的谗言,而使自己不能按照自己的决策治理。于是他心生一计,对鲁君辞行时说:“臣初次担任宰官,毫无经验,恳请指派近吏两人一同前去,以便随时指导。”定公果然委派身边近臣两人随子贱到亶父上任。临走之前,请鲁君的近吏二人一同至亶父。宓子贱刚到亶父不久,该地的大小官吏都前往拜见。宓子贱叫两个副官拿记事簿把参拜官员的名字登记下来,这两人遵命而行。当两个副官提笔书写来者姓名的时候,宓子贱却在一旁不断地用手去拉扯他们的胳膊肘儿,使两人写的字一塌糊涂,不成样子。等前来贺拜的人已经云集殿堂,宓子贱突然举起副官写得乱糟糟的名册,当众把他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两个副官受了冤屈、侮辱,心里非常恼怒。事后,他们向宓子贱递交了辞呈。宓子贱不仅没有挽留他们,反而让两个副官回去了。
两个副官满腹怨恨地向鲁君汇报了宓子贱在亶父的所为。他们以为鲁君听了这些话会向宓子贱发难,从而可以解一解自己心头的积怨。然而这两人没有料想到鲁君听了良久以后,竟然负疚地叹息道:“这件事既不是你们的错,也不能怪罪宓子贱。他是故意做给我看的。过去他在朝廷为官的时候,经常发表一些有益于国家的政见。可是我左右的近臣往往设置人为的障碍,以阻挠其政治主张的实现。你们写字时,宓子贱有意掣肘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隐喻。他在提醒我今后执政时要警惕那些专权乱谏的臣属,不要因轻信他们而把国家的大事办糟了。若不是你们及时回来禀报,恐怕今后我还会犯更多类似的错误。”鲁君说罢,立即派其亲信去亶父。这个钦差大臣见了宓子贱以后,说道:“鲁君让我转告你,从今以后,亶父再不归他管辖。这里全权交给你。凡是有益于亶父发展的事,你可以自主决断。你每隔5年向鲁君通报一次就行了。”宓子贱很赞赏鲁君的开明许诺,于是很专心于治理亶父。宓子贱巧妙运用儒家智慧做了一个自编自演、一识即破的闹剧,让鲁君意识到了奸诈隐蔽的言行对志士仁人报国之志的危害。而后访贤问能,鸣琴而治,躬敦厚,施至仁。最终在宓子贱的治理下,亶父民风淳淳,商贩真诚守信,农民耕作有方,妇女勤劳守节,名流尊礼守仪。
子贡出使与子贱巧谏两件故事体现了孔子弟子的大智慧,也彰显了孔子教育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