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弟子——卜商(上)

日期: 2024-09-20
浏览次数: 0

孔门弟子——卜商(上)


孔门弟子——卜商(上)


冯文浩 彭庆涛

 

孔子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名教育家,其门下弟子有三千之众,其中有七十二弟子尤为出众,被后人称作“七十二贤”。他们都追随孔子的脚步,践行儒家思想。孔子之后,历朝历代都会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孔庙祭祀以孔子弟子配享始于东汉永平十五年(72年),汉明帝刘庄到曲阜祭孔并祭七十二弟子。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李世民以左丘明、公羊高等22人配享,这是先儒从祀的开始。其后,历代帝王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增添,将贤、儒分为“四配”、“十二哲”、“先贤”和“先儒”。孔庙有“四配”始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哲”始于唐开元八年(720年),当时为“十哲”,是命以圣门四科弟子(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至清乾隆三年(1738年)定为“十二哲”,将朱熹和有若二人加入。“四配”、“十二哲”在大成殿内从祀。“十二哲”中以文学著称的子夏便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人物。

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关于卜商的记载:

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

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乎?”孔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贡问:“师与商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然则师愈与?”曰:“过犹不及。”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夏向孔子提问关于《诗经》中的一个句子,孔子回答说:绘画的要旨在于一个“素”字。子夏立刻深刻认识到做人也应当以礼为先。后面“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一句在《论语》中也同样出现了,意思是孔子教诲子夏你要做高尚的儒者,不要做以儒为职业的小人物。从这几句话里, 我们可以看到子夏和老师之间亲切的互动交流,以及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我们要想更加立体的了解子夏这个人物,还可以通过下面的两个故事来看一看子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个故事是“卜商论勇”,出自《韩诗外传·卷六》。

故事说的是卫灵公有一天派人征召勇士公孙悁来见面,赶车的人在路上就遇到了外交官卜商。卜商询问赶车的人:“你为什么这么急切的赶车?”赶车的人回答说是国君要求征召勇士公孙悁,子夏说自己就是像公孙悁一样勇敢的人,于是赶车的人把他带了回去。

到了朝堂,国君疑惑的问:“派你去唤勇士来,为什么找了个儒生来?”行人回答了刚刚的状况,国君说再叫公孙悁来。

一会儿公孙悁到了,他进门就手持利剑大呼:“卜商下来,我要你的人头。”子夏回过头呵斥说:“咳!把你的剑收起来。我要和你讨论什么是勇士。”于是国君命令公孙悁收起剑到堂上来。此时,子夏讲了三个事来说明自己的勇。

子夏首先说:“我曾经和你一起随主上到西方去见赵简子。赵简子披头散发、手持长矛来见我们国君。我快步上去说:‘诸侯相见,不应该不穿朝服。您若不穿朝服,行人卜商就会把脖子里的血溅到您的衣服上。’让他回去换上朝服来见我们国君的,是您呢还是我呢?”公孙悁说:“是您。”

子夏又说:我又曾和您一起跟随国君向东到东阿,遇到齐国国君垫着两层车褥坐着,而我们国君却只垫一层车褥坐着。我快步跑上前说:‘诸侯相见,不应该以富者的姿态居高临下。’拉出他一个坐褥的,是您呢还是我呢”公孙悁说:“是您。”

子夏说:我又曾和您一起随国君去园囿,两个野兽追逐我们国君,拔出长矛格斗、打退它们的,是您呢还是我呢?”公孙悁说:“是您。”

子夏说:“您的勇敢比不上我,这里有三条。”说完这三条,子夏对着国君说道:“作为一个士人,可贵的地方是:上可以不怕帝王的权势,下不对一个平民百姓傲慢。对外树立气节和威严,使敌人不敢侵犯。对内禁止残害,使君王不受危险。这是士人所肯定的,也是君子认可的。如果依仗身材高大欺压身材矮小的,依仗人多势强欺负人少势弱的,折磨无罪的人们,在民间大逞威风,这是士人所痛恨的,君子所厌恶的,也是大家都要除掉的。《诗经》说:‘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那还凭什么在国君面前谈论勇敢呢!”

卫灵公离开座位,垂着手说:“我虽然不聪明,但请允许我赞成先生对于勇的看法,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啊。”

这个故事通过卜商和公孙悁的争辩,从另一个角度更加深刻地解读了“忠”和“勇”的内涵,这也让我们知道了卜商在年轻的时候就很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对于一些事物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