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四氏学学宫

日期: 2024-12-22
浏览次数: 0

曲阜四氏学学宫

王广恒  彭庆涛

 

 四氏学学宫位于孔庙“观德门”西,原曲阜一中内。四氏学是专为孔孟颜曾四姓氏子弟,在曲阜所设享有一定优渥的学校。其前身为三氏学,源于魏黄初二年(221年),经孔氏家学、庙学、三氏学相沿而成。

 《三国志》载:魏文帝黄初二年,曹丕下诏重修孔庙,“又于其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此乃孔氏家学之始。

 乾隆《曲阜县志》载: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孔子四十四代孙孔勖太常博士、知曲阜县事,奏请“于家学旧址重建讲堂,延师教授。帝曰:‘讲学道义,贵近庙庭,当许于斋厅内学书。’庙学之名始起。”

 宋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知兖州孙奭修葺庙学,始给学田。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十月,“改建三氏学于庙之东南隅,初置庙学教授一员” 令教谕三氏本家子弟,并规定“于举到文官内差,或委本路监司举有义行者为之”。自此三氏学迁出孔庙,规模不详,总体上形成右庙左学之制。元祐四年(1089年)八月,“增置三氏学学正、学录各一员。”

 金明昌元年(1190年)三月,“诏修庙学”。敕“于四举五举终场进士出身人内,选博学经史、众所推服者”充任四氏学教授,秩正八品。据《祖庭广记·金阙里庙制》图所示:“学”位于今孔府之南,有两并院落,学舍在西,教授厅在东,各自独立。学舍另辟西门,以便进入孔庙。

 元中统二年(1261年)九月,“以进士杨庸为三氏学教授”;至元三十年(1293年)三月,“以张頿(zī)为三氏学教授”;元贞元年(1295年),“以杨演为三氏学教授,孔思逮为学正”;元贞六年(1299年)六月;“制三氏学官,听衍圣公遴補”。此时官秩为九品,由官方任命。

元宪宗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召庙学教授陈俨赴京师”。

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朝廷议准:“三氏子孙学官,初本不以常例拘之,后来有司不体优待圣贤之意,将听除人,一概注授,遂使学校废弛。已(以)后注用人员,必听衍圣公遴选,以为定制。”此时,改官方任命为衍圣公选任。

 金元时,学录、学正任用异姓,官秩九品。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改庙学曰‘三氏子孙教授司’。” 置教授、学录、学司各一人,“俱用异性”。教授秩定从九品。明洪武七年(1374年),裁去学正,只设学录一员,“秩未入流”。洪武十年(1377年),“重建三氏学”;十五年(1382年)八月,“改颜池(颜子五十七代孙)为三氏学教授”。

    明宣德元年(1426年),“定以圣裔任,令衍圣公保举孔氏生员年德俱尊、学问优长者,咨部除授”,从此专用孔氏。

 明成化元年(1465年),“颁给三氏学印,命三氏学三岁贡士一人。”三氏学正式纳入官学体系。随后制定生员等级。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由兖州知府奏请,在山东巡抚主持下,对三氏学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建。其规模为:中为明伦堂,左右为东西二斋,斋后为诸生肄业号舍。明伦堂后为讲堂,再后为公子号房,左右两厢为教授、学录公廨,并修建墙垣。计房屋110楹。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巡抚张监发帑银重修,“新为屋,南五楹,东西十楹,重门周垣,井灶必备。佥守者一人,司扃鐍(iōng jué)颜。其南曰立斋,东曰兴斋,西曰成斋,协教授、学录选弟子。”计有32人居住。

 明万历十年(1582年)正月,六十一代孙孔弘复任曲阜知县时,因学宫在孔府前,临近藩臬行署,且规制不备,故“迁三氏学于按察司行署东”(今曲阜师范学校以东,古泮池以北);十五年七月,“巡按御史毛在,请三氏学益以曾氏之在嘉祥者,改名四氏学,从之”;十九年(1591年)三月,“新建四氏学成”。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兖州府知府陈良材增置四氏学田。增四氏学廪增生额。”四十二年(1614年)春,“迁建四氏学于庙西观德门外”(原曲阜一中位置)。形成左庙右学之制。新建四氏学:明伦堂3间,左右厢房各5间,东曰启蒙斋,西曰养正斋。后为尊经阁,左为教授署,右为学录署。外辟重门,门外有泮池,跨以桥,桥前为状元坊。

 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定学录官秩为正八品。

 至清乾隆年间四氏学建制与前者相当:“中为明伦堂,堂东西为教授、学录之宅。堂后为尊经阁,阁后为公子学舍凡五楹。旁有配室,以居四氏博士、廪生者;左五楹为学诗斋,右五楹为学礼斋。东斋曰启蒙,西斋曰养正。东西号房各二十间,其前为仪门,门东有文昌祠。”占地面积不计门外设施,有4亩7分9厘。其后历经多次重修。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学录由衍圣公“于孔氏岁贡廪生、捐贡及廪生内”“拣选应用人员,移送抚臣验看”,再送部除授。

 民国初时四氏学宫荒废已甚,十三年(1924年),原址改为“明德中学”。1947 9月改成县立中学;1952 9,县政府创办了曲阜中学,次年迁至“明德中学堂”校址;1958,更名为曲阜第一中学,多数建筑或改建,或拆除;2003年该址被鲁能集团所得。

 关于生员资格,宋时,庙学只针对孔氏子弟。元仁宗延祐年间增孟颜二氏。《明太宗实录》载:嘉靖九年(1530年),“巡抚山东都御史刘节奏请于曲阜县治立四塾,十六社各立一塾,简孔氏生员儒士为塾师。凡孔颜孟三氏子弟,八岁以上俱送塾教习,年十五以上,提学官试其学业有成者,送入三氏学。而黜其累试无成者,仍立为廪膳、增广、附学名目。其廪膳虽无廪饩,俱以提学官考定高下收补。至于应贡以收补名第为定,如年至五十累考无进者发回,衣巾终身。礼部复议允行,其廪增人数许依州学例各三十名。”首次确定三氏学生员的入学资格及名额。

明万历年间,增添曾氏为四氏学,负责教授孔孟颜曾四氏子弟。万历四十年(1612年),山东提学道陈瑛认为四氏学旧额仅三十名偏少,报请山东巡抚,将四氏学廪、增生员名额各增至四十名。

据明成化年间六十一代衍圣公给朝廷的奏折载,明成化年间的学生不下二三百人。

清代科举之法悉依前朝,四氏学生员资格基本未作变更。

关于学宫的费用,为官府所拨的学田收入。对于学田,学校只有占有权和使用权,不可买卖转让。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始“拨近尼山田二十顷,充庙学生员供膳”。

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拨曲阜地9大顷50亩、沛县地59大顷,作生徒学田。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巡盐御史吴达可于曲阜蔡庄置学田3顷,于泗水的两个村庄置学田4顷50亩有奇;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巡盐御史毕懋康于曲阜春亭庄置学田3顷26亩有奇;万历四十年(1612年),兖州知府陈良材于曲阜城北置学田58亩有奇;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兖州知府张铨于曲阜城西北大庙庄捐置学田50亩。学田“例无国赋”,“历免差徭”。

 学官的俸禄,明以前无定制,明代始额定教授、学录从赡庙田土中每月各支俸米5石,节次裁减,岁支银24两。清代削去俸米,岁给俸银56两9钱6分,并马草银、斋薪银各12两,均由曲阜县正项银粮内开支。生员廪米每人每年12石,闰月加1石,在曲阜县存留粟米内支给。后改米为银。又曾一度裁去三分之二,乾隆二年恢复旧额。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