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栏 Download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5 - 24
点击次数:
植楷庐墓 郭耀  许晓帆  彭庆涛 春秋时期,诸侯割据,在连绵战乱中礼乐制度开始走向崩坏。孔子为了宣扬心中道义,拯救这混乱不堪的局势,不辞辛苦周游列国14年。圣人一行栖栖遑遑,辗转各国。子路战死,颜回早逝,孔鲤先故,“大道不行”,接连的刺激击垮了孔子。在那个弥漫着战火与纷争的春秋,一位思想巨人倒下了。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曾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孔夫子便是那重如泰山的一位圣哲。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圣人也抵不过时光的流逝,终将化为滚滚江水中的一滴,带着他的智慧和哲思,伴着弟子们的哀痛远去。而其尸身就葬在鲁城北面的泗水岸边,算是叶落归根、魂归故里。那一日,丝雨霏霏,天地昏暗一片,微风夹杂着凛冽潮湿的气息拂过,天地万物仿佛也在低声抽泣。众弟子按照儿子失去父亲的丧礼,安葬了圣人。这场丧礼由公西赤主持,没有大操大办,朴实而不失严肃,简单却又不失庄重。并不是孔门弟子没有经济实力,子贡家财万贯,给老师办多大的丧礼,他都承担得起。但是他不想这样做,因为子贡深懂儒家礼仪,并且十分珍惜老师的声誉。他知道老师一生简朴,唯有一场既符合礼仪又适当得体的丧礼,才能为老师的一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是日,孔门弟子齐聚于泗水岸边的圣人墓前,子贡挥泪与同门师兄弟掩面而泣以哀悼老师,并且共同约定为老师服三年之丧。跪在墓碑前,子贡恍惚间忆起往日与老师共处的点点滴滴。他忆起曾经问道时老师的循循善诱,探讨赎人事件时老师的举一反三,老师提问时的那一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辩论学术问题时,老师的超世拔俗,那些谆谆教诲让他受益匪浅……服丧三年间,他与师兄弟们共被丧服,扫墓洒水,种植树木,互抒哀思。对子贡来说,三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三年后,师兄弟们自觉服丧期已过,即将离去,不禁又相对痛哭流涕,哀尽,各自拭泪离去。而子贡向老师的墓地走去,久久...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9
点击次数:
单衣顺母               郭兆东  郭云鹏  彭庆涛 儒家对外要求做到“忠”,对内要求做到“孝”,如果说“忠”是治国层面之准则的话,那么“孝”就应当是齐家之本了。孔子说过“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对孝道的重视可见一斑。而孔门诸弟子也大都继承并切身践行了孔子所提倡的“孝”,其动人事迹不乏可陈之处。++闵子骞可以算得上是孔门七十二贤中以孝闻名的一位了,他也被后世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这样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闵子骞的母亲去世得很早,他自幼便失去了母爱。过了几年,他父亲又娶了一位新夫人,可是这个继母却并没有让闵子骞得到温暖和照顾,恰恰相反,继母的到来使得闵子骞更加可怜和不幸。再到后来,继母给闵家生下了两个儿子,闵子骞的父亲越来越宠爱继母,可是闵子骞的日子却变得越来越苦,继母常常偏袒宠溺自己的两个儿子,却给无辜的闵子骞穿小鞋。弱小又无助的闵子骞真可谓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一个寒冷的冬天,闵子骞的父亲担心他的几个孩子们被冻坏,就让闵子骞的继母给孩子们缝制些过冬的厚衣物来御寒。继母心灵手巧,针线活做得非常好,很快就把衣服做完了,做完之后她还在每件衣服上做了不同的标记,然后分发给孩子们。在数九寒冬的时节里,大家得到厚衣服穿,别提多高兴了。但是,外表看起来差不多的衣服穿上之后却完全不一样。继母的两个小儿子的衣服保暖效果很好,穿在身上十分舒服惬意。闵子骞就不一样了,他把衣服穿上后却觉不出暖和,在北风里依旧冻得瑟瑟发抖。一天,父亲带闵子骞驾车出趟远门,结果闵子骞在严寒里不停地发抖的手根本连缰绳都握不住,父亲见了便有些生气地说:“你也老大不小了,怎么居然这点事儿都办不好!”闵子骞边打寒颤边回答说:“因为太……太冷了。”父亲听完诧...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9
点击次数:
智慧故事二则王凡  郭云鹏  彭庆涛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惟我先圣孔子,道高如天,德厚如地,教化无穷如四时。”孔子不仅是儒家的开山祖师,他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公开教学的教育家,最先把古代氏族贵族所专有的诗、书、礼、乐这类学问教与弟子,不问来学者出身贵贱,实行“有教无类”把官学变成私学。作为中国师道之源和教育的先行者,孔子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孔子盖弟子三千焉,教之以诗书礼乐之学,其中更有七十二人身通六艺,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他们各有专攻,德行出众,雕鹗鸾凤各自飞,不尽相同。他们有的才思敏捷,能言善辩,如子贡;有的治理有方,才智过人,如宓子贱;有的为人刚直,侠肝义胆。此番回望何悠悠,今人追忆古贤人,我们回看历史,品先贤风采,赏君子之才。 子贡出使端木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公元前484年,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当时的鲁国虽然在诸侯国之中上有一席之地,但是面对强大的齐国还是无能为力的,当鲁国朝野上下因战争的到来而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子贡为救鲁挺身而出,出使齐、吴、越、晋四国。当时鲁国面对强大的齐国、吴国、晋国,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弱小的一方,子贡先说服田常攻打吴国,接着又劝服吴国救援鲁国,为了让吴国放下警惕,后又只身前往越国说服其暂时不要攻打吴国,最后又来到晋国,让晋国做好准备抵御吴国的进攻。作好这些谋划之后,形式果然像他预料的那样发展下去,最终吴国灭亡,齐国动乱,晋国变得强大,越国成为了霸主,而鲁国也得以在众多诸侯国当中存活了下来。子贡这一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形势发生了相应变化,十年当中,齐、鲁、吴、晋、越五国的形势各自有了变化。子贡能言善辩...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9
点击次数:
天下为公孙元睿  郭云鹏  彭庆涛 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派,之所以能够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称道和赞颂,有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其可贵的家国情怀和天下胸襟。其实,通过仔细地了解孔子生平我们可以发现,究其一生,孔子都把克己复礼、匡衡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为之奔走和努力。他从不把眼光只拘泥于一家一户、一国一君,而是把整个天下的礼乐制度的恢复和完善放在自己的心中。孔子这样的旷阔情怀,我们可以从言偃、子华与孔子的故事中窥得一二。言偃是孔子的一位弟子,位列七十二贤。《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载:“言偃,吴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事实上,言偃也是孔子这七十二位弟子中唯一一位南方人。他比孔子小了四十五岁,可知他是孔子晚年时候的弟子。言偃在孔子这里学习时,非常认真刻苦,孔子也非常满意言偃的表现。曾说:“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意思是说孔门之中有了言偃,儒家学说才得以在南方地区传播。在唐代他被列入“十哲”之内,以配祀孔庙。由此也可见得言偃在孔子众弟子中的地位极高。有一次,言偃陪同孔子参加鲁国的蜡宾,即一种在年终时捕猎禽兽以祭祀先祖的活动。活动完毕之后,孔子在宗庙之外的楼台上游览,不由得感慨长叹起来。孔子所叹息的,大概是感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但我却都很向往啊。”接着,孔子开始向言偃讲述大道之行的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在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贤能的人来管理政务,每个人都讲究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只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有所作为,使幼儿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及时婚配。人们憎恶把财货扔...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2
点击次数:
结缨正冠      王慧  郭云鹏  彭庆涛 孔子的政治理想在于维护周礼,这一理想也被渗入到他的教学活动中。他培养的弟子,以礼为教,甚至于殉身于礼。曾子和子路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曾子作为“宗圣”被后人所知,子路则位列孔门十哲,以“为政”名传天下,却很少有人知道子路对孔子礼的理想的践行和传承。《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子路当初出任卫国蒲邑的大夫,卫国发生了暴乱,子路为捍卫主君与礼的信仰而死。这件事起因在于当时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而灵公的太子蒉聩曾设计杀掉她,结果事情暴露了,他害怕被惩罚杀头就逃往了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但是出公没有迎回他父亲的意思,继位十二年来,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后来,蒉聩和孔悝一同作乱,企图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成为卫庄公。而此时正值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当孔悝作乱时,子路有事在外,听到消息就立刻赶了回来。当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时,正好遇到子路,他告诉子路:“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子路回答:“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最终没能拦住子路。子路最终找到蒉聩,那时蒉聩和孔悝都在高台之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叫他的手下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双方争执过程中,他们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这时停下动作,从容不迫地整理衣冠并且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在他系好帽子的瞬间就被杀掉了。这样的行为放到现在,无疑是迂腐和愚蠢的,系帽带和性命谁都看得出来哪一个更重要,但在子路心中,...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2
点击次数:
曾子寝疾雷忠意  郭云鹏  彭庆涛 孔子重礼,以“克己复礼”为任,终身致力于推崇西周礼法。在其门下的众多弟子之中,被誉为“宗圣”的曾参可以说是孔子这一主张最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毋庸置疑,我们可以从《论语》中的许多言语寻出曾子对礼法推崇的踪迹。如《论语•学而》里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子张》中的“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此外,在《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中也有所体现,如“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夫礼,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少者友焉,贱者惠焉”。这些流传至今的言语可谓字字珠玑,在那个礼崩乐坏、社会变迁的时代对礼的践行者来说,其启发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当然,曾子对于礼的维护与重视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表现在实际行动中。他一生严于律己、恪守礼制,并且身体力行地践行自己的信仰,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不曾动摇。《礼记•檀弓上》中便记载了一则曾子在临终前亦坚守礼法的故事。曾子病倒在床上,情况危急,此时的他就像是即将消失在地平线的太阳,随时都会西沉。他安静地躺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睡着。弟子子春则坐在床下,看着病危的老师,便不免想起老师对自己的谆谆教导,心中甚是伤感。两个儿子曾元和曾申围坐在曾子脚旁,尽心服侍自己的父亲。另有一个童仆安静地坐在墙角,手中捧着摇曳的烛火,盯着床上的席子,脸上露出几分疑惑,忽而又将头微微垂下似乎在思考什么。又过一会,童仆终是按捺不住,指着床上铺着的席子问:“我看这床上所铺席子的花纹繁复、华丽光洁,是大夫所用的席子吧?”三人听后皆是一惊,生怕吵到曾子。子春深深明白老师平时严以律己、恪守礼制,若是知道所用的席子不合礼制定是要更换的,于是他情急之下轻声呵斥童仆,让童仆住口不可再提席子之事。此时,曾子突然惊醒过来,似是听到了童仆刚刚的话,他转头看向墙角的童仆,强打起精神来用干哑的嗓音答了一声“啊!”...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4 - 27
点击次数:
三复白圭贾静歌  郭兆东  彭庆涛 孔子是一位道德主义者,在政治上,提倡“为政以德”、“以德治民”;在为人处世上,亦循君子之道,有“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传世名言;甚至在教育方面,他也处处体现着“德育”这一先进的理念,足可以想见孔子对于道德的重视程度。但孔子并不轻易以“君子”许人,大抵“君子”标准甚高。在他的学生中,他只称赞过两人有“君子”之德。南宫适(音“扩”)就是其中一人,至于他何以获孔子如此赞赏,我们也可从古书记载中探得一二。南宫适,姓南宫,名适,字子容,人们通称他为南容,是春秋末年鲁国人。他的身份相当特别,既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孔子的侄女婿。说起侄女婿的由来,与南宫适自身品德不无关系。南宫适按照孔子的学说进行自我修养,言语谨慎,不尚兵刑尚道德,“世清不废,世浊不污”。虽无大的贡献,但他自身修养的高度便足以令我们仰而视之。在《论语·先进》篇中,有这样一则篇幅短小,不过十五六字,却充分体现了南容适言语谨慎的故事。“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即:南容因反复诵读《诗经·大雅·抑之》一诗中关于白圭的那段诗句“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孔子便把侄女嫁给了他。也许旁人会惊奇,南容不过多诵读几遍诗句,又有何特别?但正是这反复诵读,他会比旁人更加明白诗中所言“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论中有了纰漏,就无法挽回了”。同时,这也表明南容对于这一诗句背后的含义极为重视,从心灵方面看到“慎言”的必要性。他也会对这诗中告诫人们谨慎自己的言语有更深的体悟,进而衍生出自己的思考。在自己的行动中,南容也会时时以此来提醒自己,注意自己说的话、做的事是否有不当之处。我们知道孔子极力提倡“慎言”,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说,尤为希望人们言语谨慎。南容对于“慎言”的态度,着实得到了孔子的喜欢,便把...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12 - 04
点击次数:
孔门弟子的故事·曾子烹猪郭兆东  贾静歌  彭庆涛 曾子,作为孔门七十二贤中的佼佼者,孔夫子曾多次对其赞誉有加。曾子和其他人不同,他积极践行儒家“信义”的道德要求,从不泛泛而谈,切实地以自身行动传播自己的信条,在一举一动之中影响着身边的人。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曾子,看看他做了什么吧。曾子有一个儿子调皮活泼,经常跟在他母亲旁边嬉戏玩耍。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买点东西,可是孩子一听说母亲要出门,顿时想到没人哄自己玩儿了,哭着喊着抱住母亲的大腿,说什么也不让母亲离开他去赶集。母亲有些着急,摸摸孩子的头说:“乖,我去集市上有要紧的事办,你暂且待在家里稍安勿躁,我很快就会回来的。”一番话说罢,曾子的儿子还是不想自己在家里等着,执意要跟母亲一块去,母亲觉得带着这么小的孩子去人来人往的集市不安全,却又拗不过他。面对难缠的儿子,焦头烂额之际的她沉思片刻后灵机一动,于是哄孩子说到:“儿子不要着急,安心在家里等我回来,你如果听我的话,我回来后给你宰猪吃。”这招果然奏效,孩子虽然还是不情愿,但因为想到自己马上能吃到香喷喷的猪肉,就老老实实地坐在家里不再要求去集市了。过了一会儿曾子从外面回到家中,见儿子独自在家中却十分乖巧,不禁暗自奇怪起来,感觉如同太阳从西边出来一样,便问儿子是何缘故。孩子对曾子一笑,得意地说:“那当然咯!因为待会儿母亲回来之后我就有猪肉可以吃了。”他边说还边抿嘴,似乎肉香已经飘到眼前似的。曾子听了之后也捋须而笑,连连附和道:“好啊好啊,等你母亲回来让你大饱口福!”又过了一段时间,曾夫人从集市上满载而归,气喘吁吁的她一进门就赶紧在门前的石头上坐下歇着了。曾子帮妻子把买来的东西运进门,然后又一样样地整理好。孩子在屋里瞧见母亲回来之后欣喜异常,激动地蹦了起来,嘴里还嘟哝着“要吃肉啦,终于可以吃肉啦!”说着说着连哈喇子都不自觉地流了出来,然后自己...
399页次31/50首页<...  26272829303132333435...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