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热门搜索:
彭门
曲阜
彭门导师
彭庆涛
祭孔
设为首页
手机浏览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首页
新闻活动
师生论坛
课题中心
艺术展馆
视频报道
媒体专栏
彭门师生
课件平台
关于我们
师生论坛
Case
儒学
祭孔
历史
文博
诗词
艺术
说文解字
书画评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论坛
>
儒学
乾隆皇帝的女儿是否下嫁孔府 (孟继新)
乾隆皇帝的女儿是否下嫁孔府孟继新 在曲阜,有关乾隆皇帝女儿下嫁孔府的故事广为流传,且有许多版本,至今,成了一个理不清的谜团。 其一,尊孔崇儒说:乾隆皇帝一向尊孔崇儒,为更大程度地满足这一心理,他决定与孔府联姻,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了孔府。当时满汉不能通婚,为了避开这个族规,乾隆又将女儿寄养在大学士于敏中的家中,然后又以于家闺秀的名义,嫁到孔府。 其二,消灾说:乾隆皇帝有个女儿,脸上有块黑痣,据相术家说,这块黑痣将会给公主带来灾难。破灾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公主下嫁给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于是乾隆皇帝便选中了孔府。 其三,义女说:乾隆皇帝欲与孔府联姻,但自己手下又无合适的女儿,他只好把当朝大臣大学士于敏中的女儿,认作义女,然后以公主身份嫁到孔府。 在以上几种说法中,显然第一种说法是不存在的。 翻开乾隆朝历史,可以发现,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十个女儿,十女中除早亡的外,凡是成人后嫁人的,均花落有主,额驸有名,并没有发现有女儿嫁到孔府的记载。 皇后富察氏生的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十二年(1747年)下嫁科尔沁蒙古王公色布腾巴勒珠尔,留住京师。乾隆四十年(1775年)驸马随军征金川,结果阵亡军中,和敬公主从此孤独地住在豪华的公主府中,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病逝。 纯惠皇贵妃苏氏生的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嫁大学士傅恒之子福隆安,是皇帝与傅恒家亲上加亲,但和硕和嘉公主命薄,乾隆三十二...
点击次数:
158
2018
-
07
-
04
查看详情>>
孔子像貌辩 (彭庆涛)
孔子像貌辩彭庆涛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代宗师,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学说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文化。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内在心灵品质近乎完美的人伦之表的形象,却被神化成了一尊类似“土地神”的形象。历史文献中大都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圩顶反首张面,四十有九表”等,《史记·孔子世家》、《白虎通》等影响较大的文献均记如此。金代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措所著《孔氏族庭广记》将金代以前有关孔子体态的记载进行了更为综合的描述: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丘字仲尼,……孔子长九尺六寸,腰大十围,凡四十九表:反首洼面、月角日準;手握天文、足覆度字,或曰王字;坐如龙蹲、立如凤跱;望之如仆、就之如昇;耳垂珠庭、龟脊龙形;虎掌、胼肋参膺、河目海口;山脐林背、翼臂斗唇;注头隆鼻、阜、堤眉、地足,谷雷声、泽腹昌颜,均辅唳、骈齿;眉有一十二采,目有六十四理;其头似帝唐、其颡似帝舜、其顶类皋陶、其肩类子产;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之长人而异之”。“生而首上圩顶”,《索隐》云:“圩,音乌,顶,音鼎。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其它文献多有记之,大致如此。对于上述所记录的孔子形象,稍有历史知识的人均不难看出其神化的性质。自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被推为经学,孔子也就做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到了圣人的位置上,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将儒学与神学有机地结合,儒家经典被罩上神秘的色彩,孔子也从布衣被尊为“神”了。既然孔子已为“神”,那就必然会有“神”的异性,所谓“神异”、“怪异”也就应运而生了。从《史记·孔子世家》还看不出多少神化的因素,至东汉时期的《白虎通》,就将孔子描绘成“神”了,以后的文献便在《白虎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演义、神化。现在所流传的孔子形象标本,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
点击次数:
155
2018
-
06
-
17
查看详情>>
析戾太子之狱
析戾太子之狱作者:孟祥才摘要: 戾太子之狱是对晚年的汉武帝身心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此一父子相惨的悲剧表面.上看是由许多偶然因素促成的,实际上源于对“独占”、“排他”和“终身制”的皇权的争夺,是权势欲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扭曲。此一事件促使汉武帝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深沉的反思,从而导出治国之策由“多欲”到“无为”的回归,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正文: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较久的帝王之一,他从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17岁时登基,到公元前87年(后元二年)以71岁高龄辞世,在龙庭里稳稳地度过55个春秋。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汉武帝以他前无古人雄视百代的生命之旅,铸造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辉煌篇章。其间,有血雨腥风的惨烈搏战,有大刀阔斧的锐意改革,更有洋洋盈耳的歌功颂德,偎红依翠的尽情享受,还有骨肉相残的旷世悲剧,垂暮之年的无奈与诀别....65岁以后,对汉武帝身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戾太子案。此-案件展露的帝王阴暗心态,人间骨肉情怀,特别是忠贞之臣的胆识和奸佞之臣的嘴脸,在中国封建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历史上发生的许多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都受着必然性的制约。戾太子一案也是如此。你看,如果汉武帝在征和二年(前91年)以前寿终正寝,戾太子就会顺理成章地接班,惨案就不可能发生;如果戾太子在此前不管什么原因死去,惨案也不会发生;如果此时没有江充从中.挑拨离间,也就排除了惨案发生的可能。此外,还可以举出一些“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如果的出现,都会使惨案丧失产生的条件而胎死腹中。然而,这些“如果”都没有出现,惨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并对汉武帝晚年的重大决策产生了深巨的影响。不可否认,戾太子一案是由许多偶然因素促成的,但是,这些偶然因素的背后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活动,这只手就是“独占”、“排他”、“终身制”和“世袭制”的皇权。从夏、商、周三代开始,延至大统的秦汉皇朝,...
点击次数:
71
2020
-
11
-
25
查看详情>>
崇儒画卷:三圣图 (孟继新)
崇儒画卷:三圣图 孟继新《三圣图》是以孔子、颜回、曾参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两千多年来,历代帝王出于维护封建大一统的需要,尊崇孔子、崇尚儒学,对孔子及弟子屡加谥封褒扬。孔子被封为至圣,颜回被封为复圣,曾参被封为宗圣。孔府里存有两幅《三圣图》,两幅画的画面布局,人物安排,人物形象,画幅大小,大体相同。其一,绢本浅墨,纵143厘米,横76厘米,工笔淡彩。中为孔子礼冠宽衣、博带、乌履,方面满须,二目平视,手叉胸前。颜回、曾参二人头着巾帻,侍立于孔子身旁。三人衣袍上,满书蝇头小楷,内容为一部《论语》。在画幅的左下方,落有款署“大德二年四月望日,吴兴私淑弟子赵孟頫谨绘”。上世纪五十年代被鉴定为元代作品,九十年代被鉴定为明代作品。其二,绢本浅墨,纵142.5厘米,横83厘米,工笔淡彩。孔子居中,颜回居右,曾参居左。三人衣纹用淡墨勾成线,线上书小楷,文为半部《论语》。《阙里文献考》记曰:“行教像从二弟子,衣褶书《论语》半部。”此图被鉴定为明代作品。《三圣图》中主要人物是孔子。孔子是中国历史上 一位伟大人物。他的做人准则和人生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不同阶层的人;他的智慧之光,辐射了中国人心灵的每个角落。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有着千古不灭的光辉一页。他传承了古代文明,创立了儒家学派,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奠定了思想基础。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受到了普遍尊崇,历代统治者根据孔子行为事迹,参照《谥法》等,给予孔子许多封号、谥号。统治者还常常出于自己的观念,对孔子的封号、谥号经常变动。因此,孔子的封谥号也一步一步地提升。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孔子去世,鲁哀公亲诔孔子。《左传·哀公十六年》记载:“孔丘卒,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毋自律!’”《礼记·檀弓上》记:“鲁哀公诔孔丘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呜呼哀哉尼父!...
点击次数:
2411
2018
-
09
-
17
查看详情>>
李东阳与曲阜《南溪赋碑》 (刘岩)
李东阳与曲阜《南溪赋碑》 在曲阜孔庙十三碑亭院内大成门两侧,各有棚室建筑,是旧时祭祀孔子时张贴人员分工责任的地方,称之为“榜棚”。其东北部的榜棚下层,镶嵌有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南溪赋》。该赋镌刻在二石之上,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刻立。东石高74厘米,宽81厘米;西石高68厘米,宽66厘米。赋文开篇写到:南溪者,故衍圣公以敬所居,而因以为号者也。余过而赋之,以遗其子衍圣公闻韶。单凭此句就可看出,李东阳与孔氏家族关系是多么的密切而微妙。提起李东阳,至今的曲阜人几乎妇孺皆知,可见此人在曲阜历史上的影响。是啊!在中国历史上,少年时才华毕露而后进仕为官的人不少,为官之后又成为文坛盟主的人就为数不多了。李东阳就是一位从神童到学士,再到首辅,进而成为一代文坛领袖。其成长过程令人叹为观止。李东阳之所以为曲阜人所熟知,只因孔府大门上方悬挂“圣人之门”匾额出自他之手。其实,两边的对联也是他的原创,写作:“与国戚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偕天不老,文章礼乐圣人家。”后经清人纪晓岚略加改动书写后,原创者在后人的认识中发生了移位。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县),因祖父李允兴在京师服兵役,全家迁居京城。李东阳出生京城,据说自幼便能写出直径一尺的大字,因而名声大振。出名不走寻常路,看来自古有之。他不单会写大字,还善于作对,十分了得。其作工整对仗,合辙押韵,让人啧啧称奇,被当时誉为神童。据郎瑛《七修类稿·事物·神童对》记载,有一次李东阳的塾师出联叫他对,塾师联是:“砚向石边见口。”李东阳对以“笙从竹下生声。”这是一副拆字联。还有一次,父亲李淳给李东阳出联:“虎豹关中,不是关中虎豹。”李东阳对联:“麒麟阁上,皆非阁上麒麟。”因此才华,在四岁、六岁、八岁时三次被召入宫中。据说,因其年幼矮小,过殿阁需要内侍搀扶,被嘲笑道:“神童脚短...
点击次数:
420
2018
-
07
-
17
查看详情>>
关于曾参之“参”的读音 (孙永选)
关于曾参之“参”的读音孙永选 孔子弟子曾参,又称曾子。曾参之“参”,一般人都读shēn。不过,笔者也发现有人重提古代学者方以智、王引之等人的观点,认为“参” 是“骖”的借字,当读cān,(见《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2期),理由是,“根据名字相应的规律,此参字只有读‘骖’才说得通。”笔者以为不然。首先,历代相沿,曾参的“参”一直读shēn。笔者久居孔子故里曲阜,访知当地人上至饱学硕儒,下至田夫野叟,两千余年沿称至今,都称曾子为曾参(shēn),无有读曾参(cān)者。曾子故里山东鲁西南一带地区的百姓也都读shēn。如果曾子名参(cān),怎么会两千多年其故里百姓一直误读呢!笔者访问了中国孔子研究院、孔府档案馆、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和孔子研究所的多位教授专家,他们也都一致读shēn,未有主张读cān者。其次,中国历史上,明末之前,也未见有读cān者,不读cān倒有确证。《说文·林部》给“森”注音说,“读若曾参之参。”“参”与“森”同音,可见汉代儒学大师许慎是不读cān的。汉儒重师承,讲家法,师徒相授,代代相传,弟子不敢随意妄改。汉人注的音,多保存古音面貌。所以,汉儒音读是可信从的。据汉儒音读来看,也当以读shēn为是。读cān之说,于古未见。另外,我们还可以参考诗歌韵脚字找到很多证据。例如:唐代员半千《陇右途中遭非语》:赵有两毛遂,鲁闻二曾参。慈母犹且惑,况在行路心。冠冕无丑士,贿赂成知己。名利我所无,清浊谁见理。敝服空逢春,缓带不著身。出游非怀璧,何忧乎忌人。正须自保爱,振衣出世尘。诗中的韵脚字,“参、心”为韵(后面“己、理”为韵,“身、人、尘”为韵,属于古体诗的换韵现象)。唐代李昂《睢阳送韦参军还汾上》:世业重籯金,青春映士林。文华两孙楚,兄弟二曾参。竹抱卢门暗,山衔晋国深。预知汾水上,一雁有遗音。诗中的韵脚字,“金、林、参、深、音”为韵。唐代徐夤《赠杨...
点击次数:
167
2018
-
07
-
09
查看详情>>
“礼之用”与彬彬有礼 (刘岩)
“礼之用”与彬彬有礼刘岩 若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礼”以其历史久远、内涵丰富、讲究等级及层次分明,贯穿于我们民族发展史中,博大精深。礼的本质,是制约人们的行为规范,在社会各时期,为维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秩序稳定起到了根本性作用。纵观“礼”在人类史河中的社会践行,无不与执政者的执政理念息息相关。对“礼”在社会践行这一现象的观察研究,于今天社会所倡导的“彬彬有礼”之风尚,将大有裨益。礼的产生,从字形上看源于祭祀。金文写作“”,意为用谷物祭天,祈求上天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作为古人信仰行为的基本诉求和愿望。因此行为属理性的选择,故不随意,有规有矩,虔诚、执着、笃信,久而久之演变定型为一套礼仪制度,或者说是一种礼乐文化,并被世人所认可使用。此礼,后人归纳称之为周代之礼,始作者公认为是周公姬旦。当春秋社会无序之时,孔子曾大声疾呼“克己复礼”。礼的内容宏阔、纷杂、繁褥,它的出现与运用,人世间似乎规范化了许多。故而,历史上对礼的追求,成为人们世代不息的话题。当今礼节,它看似简单,却是镌刻在人们现代文明举止上的一种重要标志。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应用存乎一心,贵在和字上,它是做事最恰当的分寸,礼的作用才发挥到极致。不清楚礼的真面目,“彬彬有礼”,将为其所难。礼,是礼乐制度所有的社会规范,从而产生了礼乐文化,从法律到道德无所不包。从诞生之日起便被执政者所主导,并把它作为一种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礼乐制度,或者说礼的本来面目,是针对执政者而言。强调的是敬畏与尊重,权利与义务,其中注重执政者之间的行为要求。所以古礼中有言:“礼不下庶人”,此语被现代人误解为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种歧视,其实不然。它实质是“仁政”的表现,它是想说明繁褥的礼节,不适于普通庶民之间遵守执行的一种规则。如同当今的反腐倡廉,是针对执政者而言的道理一样。一、相礼,上位...
点击次数:
125
2018
-
07
-
05
查看详情>>
中国传统农民思维方式与当代农民思想解放 (彭庆涛)
中国传统农民思维方式与当代农民思想解放彭庆涛 从某种角度上讲,农民问题仍然是中国的首要问题。实现小康社会,必须以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志。这种生活水平是以经济指标来计算的,而实现小康社会所要达到一定的经济指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纵观中国农村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最大也是最难解决的,是农民的思维方式问题。传统农民思维方式是制约农民思想解放的最大障碍,而思想上不能解放是制约农民革命性和创造性的根本阻力。离开了农民的革命性和创造性,小康社会的实现也就遥遥无期了。因此,改变中国传统农民思维方式是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根本所在。 一、传统农民思维方式的基本形态中国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是在二千多年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他特定的历史原因,首先农民长期从事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政治上受地主阶级的压迫,经济上受地主阶级的剥削,户与户之间相互独立,生活空间相当狭窄,农民常期处于视野封闭状态下,做为被压迫阶级的农民群体,相互之间没有交流和联合的机会,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和觉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下,更不会意识到思想统治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这样就不可能产生代表农民自身利益的思想。因此,传统农民的思维方式就带有明显的依附性。其次,农民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经济上只能维持艰难的生存,绝大多数农民长期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缺乏受教育的物质基础,这样就阻隔了农民对于人类社会自身的认识。以致使农民的思维方式的依附性就更为加强了。在这样一个基本前提下,农民没有自己的思想,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实行愚民政策,极力推崇儒家思想,因儒家理论带有能够平衡和缓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功能,以民本思想掩盖官本位的统治实质,故而被农民自身所认可。儒家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①、孝悌、忠恕、仁义、诚信、礼让、廉耻、中和等等一些封建思想内容也就深为中国广大的农民所认同。这些本来是统治者对...
点击次数:
221
2018
-
06
-
17
查看详情>>
共
47
条
页次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鲁ICP备2022019412号-1
网站地图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鲁公网安备 37088102000307号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
亲,扫一扫
浏览手机云网站